近衛坦克第一旅休息了幾小時
確切的說是休息了十幾個小時。
這是由天色決定的,就像之前說的,此時莫斯科的黑夜長達15小時。
另一方面,蘇軍在這特定的時刻空軍、炮兵都占優,于是選擇在白天作戰當然更有利。
不過蘇軍也不完是等到天亮了才發起進攻,他們凌晨七點就開始做戰斗準備。
首先,這是因為英、美坦克同樣也不抗凍,它們至少需要半小時的時間準備。
如果是德軍,只怕用火給坦克解凍就已經暴露自己的進攻意圖了。
但蘇軍一直都在生火,所以反倒不會有什么問題。
其次,就是在夜里發動進攻才有戰略突然性。
德軍以為蘇軍不會在夜里進攻,蘇軍就偏偏在夜里進攻,而且進攻的路線還出乎他們意料之外……河道。
正所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河道就總是地勢較低的地方。
從戰術上來說,它其實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進攻路線,甚至還可以說很差。
原因是它的冰面很容易讓坦克履帶打滑,地勢低使兩側德軍擁有居高臨下的優勢等等。
但有時,看似最不可能的事才是可行的,因為敵人往往也是這么想的。
時間進入早晨八點。
天色依舊是一片漆黑,此時距離天亮還有一個小時,除了雪花在空中緩緩飄落發出“沙沙”的響聲外,一點聲音都沒有。
突然,三顆紅色的信號彈升到空中。
接著猛烈的炮火就響了起來,其中還夾雜著火箭彈“嗖嗖”的令人恐怖的嘯聲。
炮火是集中在蘇德兩軍的接觸線……這條接觸絲十分明顯,在德軍一方大多還是完整的房屋和建筑,而在蘇軍一方基本已經是廢墟了。
這樣的轟炸會告訴德軍一個錯誤的信息蘇軍會從接觸線再次發起進攻。
但事實并非如此。
在炮聲剛響起的那一刻,第一步兵營就在第一坦克營的掩護下沿著河道前進……不過在這時是步兵掩護坦克還是坦克掩護步兵就有點說不清了。
德軍在河道中間沒有工事。
這并不是因為在河道中無法構筑工事,冬天在氣溫極低的情況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構筑工事,敵我雙方可以用瓦礫廢墟再倒上融化的水就可以構筑出堅固的工事。
緊急情況下甚至只需要把積雪往下挖也可以構筑成一道戰壕。
問題就在于河道上寸草不生,即沒有建筑也沒有樹木,在這里構筑工事對于蘇軍炮兵來說就是靶子。
所以,德軍在河道中拉上鐵絲網、布上地雷然后就完事了。
德軍認為沒人會從河道進攻,那就像自己鉆進他們的包圍圈。
但蘇軍就這么做了。
坦克“隆隆”的往前開,舒爾卡帶著部下們緊跟在坦克后氣喘吁吁的往前推進……冬季行動起來一點都不簡單,厚重的棉衣,還有讓人深一腳淺一腳的積雪,更糟的還是隨時都可能凍傷而自己卻不知道,等發現時已經太遲了。
這并不是玩笑,因為被凍僵了通常會失去知覺或者失去部份知覺,蘇軍中因此而不得不截肢的不在少數。
幾輛掃雷坦克開在前頭,它們順利的將鐵絲網、路障輾進雪地里壓平,接著橫沖直撞的闖進雷區將地雷壓得“砰砰”作響。
因為有炮聲及黑暗的掩護,德軍對此毫不知情。
直到十五分鐘后炮聲漸漸停了下來,這里的動靜才引起了德軍的注意。
不過這時已經太遲了,蘇軍已經順利的闖過雷區進入安地帶。
幾發照明彈升到空中照亮了河道,蘇軍的坦克部隊暴露在德軍的視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