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盧卡斯在無奈之下的猜測當然無法成為現實。
非但無法成為現實,現實與他們的猜測還是相反的……雖然火箭筒的精度在夜里的確是被削弱了,在白天當然要比夜里打得準。
但這種削弱對于步兵來說卻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必要時還可以用照明彈彌補。
而這時代的坦克,夜戰能力尤其是在城市里的夜戰能力幾乎可以用“沒有”來形容,因為就算前方有人影晃動,坦克乘員也不敢確定那是敵人還是自己人,于是不敢輕易開槍。
于是盧卡斯組織起來的夜戰一次又一次失利,甚至還被近衛坦克第1旅反攻并遭受不小的損失。
為什么會遭到反攻就不用多說了……背著火箭筒的蘇軍士兵們目標很小,他們可以借著建筑及廢墟的掩護輕松的滲透進德軍陣地并出奇不意的發起進攻。
這結果唯一的好處就是,希特勒終于相信俄國人在特維爾使用的“新裝備”是真實的而不是前線將軍為了能撤退而撒的謊。
“我們認為那是一種類似反坦克手榴彈的武器!”參謀向希特勒報告道“俄國人把反坦克手榴彈裝在了火箭推進器上,于是就可以在100米左右發射然后摧毀我們的坦克!”
希特勒聞言不由從地圖上抬起了頭,然后憤怒的說道“多么簡單而又有效的想法,我們有火箭彈,也有反坦克手榴彈,但卻不知道將它們結合在一起!我們的科學家都是些蠢貨,十足的蠢貨,是他們讓我們在戰場上陷入面的被動!”
事實上,德國人對火箭的研究是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它可以追朔至1910年,甚至蘇聯的火箭技術都是在拉帕洛協定下德國共享給蘇聯的。
問題就在于這時代的火箭彈有諸多缺點,比如精度差、射程近、彈道不穩,發射時還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容易被敵人發現等。
于是追求準確和精密的德國人更多的是將火箭技術用在發射煙霧彈上……發射煙霧不需要太大的精度,差不多位置就足以滿足要求。
在這一點上,他們完沒有蘇聯人的那種思維精度不夠可以用數量湊,在龐大的數量面前任何精度都是忽視。
直到蘇德大戰時德國人遭遇“喀秋莎”時才恍然大悟,趕忙開發自己的火箭炮。
“我會讓他們研發類似的反坦克裝備!”參謀說“但是,元首閣下!現在我們該怎么?霍普納上將再一次發來告急電報……”
希特勒舉起了手制止參謀繼續說下去。
他知道第四坦克集團軍的困難,所以不想再在這方面浪費時間。
想了想,希特勒就回答道“告訴霍普納將軍,堅持到明天,明天天亮后,我們就會解決補給問題!”
“是,元首閣下!”
參謀不敢多問,但希特勒已經有了打算。
他在夜里將一個飛行大隊四十余架戰機調往特維爾方向待命,同時讓庫比勒擬定一個新的進攻計劃。
蘇軍當然不知道德軍的這些安排。
德軍的抵抗和堅韌有些出乎舒爾卡的意料之外。
舒爾卡原以為……德軍本來就因為天氣寒冷準備不足而處于崩潰的邊緣,現在再加上蘇軍的面反攻,同時近衛坦克第1旅又切斷坦克第四集團軍的補給,那么德軍應該很快就崩潰才對。
但現在天色漸漸亮了起來,距離蘇軍占領特維爾大橋切斷德軍運輸線已經有二十個小時,德軍卻依舊沒有崩潰撤退的跡像。
天亮前炊事兵將口糧發了下來,這是因為所有人相信天亮后又會有一場新的戰斗。
“吃光他們!”炊事兵說“下一餐我們可能就可以吃到德國人的食物了!”(意指德軍撤退)
士兵們不由笑了起來。
口糧是美國燉肉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