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薩克的訓練方式其實并不復雜,就是擲彈手和司機配合,在司機駕駛著半履帶車用最快的速度沖向敵人時拿著手榴彈做好投擲準備,在半履帶車轉向的一霎那將拉弦并將手榴彈投擲出去……由于手榴彈帶著半履帶車行駛的慣性,所以能投擲得更遠。
就像現在這樣,哥薩克在飛馳的半履帶車上自如的指揮著擲彈手接二連三的將手榴彈投擲到德軍人群中,在一聲聲爆響中將德軍炸得一片慌亂。
這時的手榴彈甚至比迫擊炮還管用,因為一方面迫擊炮很難命中距離這么近的目標,另一方面則是迫擊炮瞄準需要時間調整諸元,而半履帶車又在高速運行,于是迫擊炮就總是滯后也就是命中目標基本靠運氣。
而手榴彈卻是隨拉隨響,訓練有素的話還可以做到快速投擲,于是半履帶車時而拐彎時而急馳,一枚枚手榴彈就從它后車廂處拋擲而出,將德軍炸得毫無還手之力。
這還不是最糟的,突擊隊每輛半履帶車都配一門火箭筒……這火箭筒的原意是增強其反坦克能力,也就是一旦與敵人裝甲車、坦克遭遇時不至于毫無還手之力。
但其實它用于對付步兵也有很大的作用。
此時的火箭筒射手已經跳下車,他們在地面稍做準備后就“嗖嗖”的朝德軍發射出一枚枚火箭彈,反步兵火箭彈炸開造成的傷亡就不用多說了,幾發火箭彈命中了德軍裝載地雷的汽車,只聽“轟”的一聲巨響,整輛汽車都被炸上了天。
德軍慌忙趴在路邊堆積的雪地里進行抵抗……此時的公路旁大多都堆積著積雪,無論是德軍還是蘇軍,在占領公路后都會用推土機或是人工將公路積雪往兩側清,這不只是為了交通運輸,另一個好處就是公路兩側有一米多高的雪墻可以使天空的飛機很難發現在其間行駛的汽車。
此時這雪墻就正好可以成為德軍抵抗半履帶車突擊隊的進攻。
然而,就在這時……公路的另一側又傳來了馬達的轟鳴聲,于是德軍官兵就知道他們完了。
戰斗一共進行了四十分鐘。
蘇軍兩個加強連的兵力前后共殲滅俘虜了德軍一千余人。
一千余人或許不算多,至少跟之前與羅馬尼亞騎兵旅作戰時相比不算什么,但這些都是戰斗力和素質相當不錯的德第46步兵師。
而且這場戰斗的形式有些奇怪,德步兵師處于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掉的狀態。
打吧!
德軍對半履帶裝甲車無可奈何,機槍、步槍等都無法擊穿半履帶車的裝甲。
反坦克炮或許可以,但它根本沒來得及布署,而且它們還是火箭筒絕好的靶子。
反坦克手榴彈……算了吧,它無法靠近到投擲距離。
逃跑!
汽車、桶車第一時間就被擊毀,兩條腿當然跑不過半履帶車的輪子和履帶。
德軍甚至還想到了應對之策,他們分成幾個方向逃跑。
問題就在于半履帶車的速度快、火力猛,它們就像一匹匹快速奔跑的狼似的,時而分散時而聚集,到處驅趕著逃跑的德軍。
最后德軍發現這么逃不是辦法,于是只能舉手投降。
這次戰斗帶來的好處,就是之后部隊行軍就不用跟在掃雷坦克后了,因為德軍埋雷部隊已經被解決掉,然后再往部隊前頭擺上一支快速偵察部隊……這支所謂的快速偵察部隊其實就是幾輛半履帶車配上兩輛輕型坦克去踩雷的,t34要是被炸壞就太不劃算了,要炸就炸基本要被淘汰的輕型坦克或是相對廉價的半履帶車吧!
不過這時卡圖科夫卻有點舍不得了。
“舒爾卡同志!”卡圖科夫說“沒想到半履帶車還有這樣的作用,把它用于偵察是否不太合適?”
“上校,它們就適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