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科學家和士兵們莫名其妙的,不過他們看西索伊這樣子,猜也能猜得到肯定是好事。
當天夜里,西索伊和他的科學家團隊就離開了阿納帕返回斯大林格勒。
跟他們一起走的還有那輛“虎式”坦克的殘骸。
西索伊回去后,會同時進行兩方向的研發……確切的說應該是三個方向。
首先是kv14。
它是必須的,不過做為一款應急自行火炮,它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所以不是重點。
其次就像卡拉什尼科夫說的,研發一款能與德軍新型坦克對抗的坦克……用傳統模式進行,也就是依舊是堆裝甲、堆火炮。
這原本應該是重點中的重點,因為只有它生產出來并投入戰場才能真正對抗德軍“虎式”。
但現在卻變成了備選項。
重點當然是舒爾卡提出的新型炮彈。
就像西索伊說的“舒爾卡同志,其實你們根本不需要冒著生命危險將敵人的新型坦克繳獲并運到這里來,因為它比起你說的炮彈,它根本不值一提!”
這話的確有道理,因為只要這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研發出來,什么“虎式”、“豹式”甚至“鼠式”都是浮云……如果“鼠式”能開上戰場的話。
問題就在于這種炮彈從未有人生產出來過。
研發一款新型裝備存在許多不確定的風險,誰也不知道在研發的過程中會碰到什么困難或是什么意外,當然也不知道多長時間才能研發出來。
于是,第二項也就是傳統研發的坦克也必須同時進行。
事實上,西索伊等人不知道的是,這時期其實只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一個選項。
原因是傳統研發坦克這方向走不通,至少在目前走不通……斯大林坦克直到1943年才出現是有原因的。
就像之前所說的,傳統研發坦克的方向就是堆裝甲、堆火炮,而堆裝甲、堆火炮的根本,就是要有一款優秀的發動機。
斯大林坦克使用的改進型600馬力v2js發動機直到1943年才出現。
否則,蘇聯不等“虎式”出現,就該往坦克上堆裝甲、堆火炮了。
131373445639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