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局就像舒爾卡想的那樣,天色還沒亮德軍的炮聲就響了,炮彈成片成片的朝建筑猛轟。
蘇軍士兵因為有準備,所以第一時間就撤進了地下室和下水道……部撤進下水道是不可能的,這主要是因為下水道入口少有些部隊距離入口太遠,到轟炸時還要運動到入口躲避不現實,這種做法在路上就會造成大量的傷亡。
另一方面,就是要出來作戰時也會因為下水道出口少而無法及時展開兵力。
于是,各建筑的地下室就被利用起來做為防空洞。
用地下室做防空洞的缺點,就是一旦建筑倒塌其出口也會被掩埋。
所以在此之前必須做些準備,也就是為地下室預先構筑幾個通往室外的出口。
舒爾卡就躲在其中一個地下室里。
在地下室里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來炮彈狠狠的砸在建筑上以及爆炸的震動,然后頭頂上的塵土就“漱漱”的往下掉,這讓戰士們忍不住在昏暗的手電筒光線中往上看,擔心天花板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坍塌下來把所有人一古腦兒就埋了。
聽了一會兒,舒爾卡就說道“敵人沒有出動飛機!”
“你怎么聽出來的?”阿基莫維奇好奇的問。
米哈依爾維奇少見多怪的瞄了阿基莫維奇一眼,說道“‘斯圖卡’俯沖時會發出特有的嘯聲,還有炸彈有是!”
“另外還有航空炸彈擊中建筑的震動!”安德里安卡補充道“為了讓航空炸彈更好、更精準的炸毀建筑,德國會駕駛‘斯圖卡’高速俯沖從建筑頂部往下投擲延時炸彈,這樣炸彈會獲得巨大的動能從樓頂打入建筑內部,然后炸彈就會在建筑內部爆炸……這樣做的效果會比炮彈從外部轟炸好得多!”
阿基莫維奇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眼里有些尷尬同時又有幾分欽佩。
不過其實,這是有在戰場呆過的人的基本常識,阿基莫維奇的確是少見多怪了。
但舒爾卡關注的卻不是這個,他想的是為什么德軍不用效果更好的“斯圖卡”實施轟炸?
下一秒舒爾卡就想明白了,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此時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或許已經對德軍展開了反攻,于是德軍只能將主力投往科特盧班一線。
但舒爾卡不知道的是,德軍除了對付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反攻外還有其它原因。
轟炸整整進行了半個多小時才漸漸的緩了下來。
外面的觀察員通過電話向舒爾卡報告“上尉同志,敵人上來了!”
外面一直都有觀察員。
這些觀察員通常是藏身在建筑之外視野良好的位置,構筑一個單兵掩體。
他們的作用是在敵人進攻時向各自部隊報告,否則敵人上來了都不知道,那就意味著會被封鎖在地下室里坐以待斃。
“戰斗準備!”舒爾卡下令。
戰士們馬上抓起武器和裝備就從出口鉆出地下室。
走出地下室一看,整個世界都已經變樣了……剛才還高大的建筑已經塌了半邊,另半邊也到處都是彈洞殘破不堪,幾乎就剩下一個框架。
其它建筑也差不多,周圍到處都是廢墟和殘磚斷亙,如果不是因為一樣的地下室,簡直不敢相信這些就是一直駐守的醫院。
其它士兵們看到這情景也都愣了下。
瓦列里忍不住罵了聲“這些混蛋……”
“算了吧,瓦列里!”米哈依爾維奇說“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習慣這一切!”
米哈依爾維奇少校說得對。
從蘇軍選擇了堅守斯大林格勒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斯大林格勒將要成為一片廢墟,因為敵我雙方會無所不用其極的用子彈、炮彈殺死對方,在這個過程中當然不會有人在乎這些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