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利科夫原本還有點摸不著頭腦,等他在地圖上看了一會兒找到公墓的位置后,才又驚又喜的問“什么?你說什么?你們占領(lǐng)了公墓?!”
“是的,戈利科夫同志!”米哈依爾維奇說“快下命令吧,奪回馬馬耶夫崗的時候到了!”
戈利科夫沒有遲疑,馬上就轉(zhuǎn)頭對克雷洛夫說道“馬上組織對馬馬耶夫崗的進攻,越快越好!”
“是,戈利科夫同志!”
在克雷洛夫把命令傳達下去的時候,戈利科夫又疑惑的問米哈依爾維奇“你們是怎么做到的?”
“下水道,戈利科夫同志!”米哈依爾維奇回答“德國人以為我們會堅守醫(yī)院,但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做占領(lǐng)公墓的準備!”
“好辦法!”戈利科夫笑著說“這么說,你們把我也騙了!”
“抱歉,戈利科夫同志!我們不能冒泄密的風險!”
“不,你們做得很對!”戈利科夫當然不會介意這個,尤其是此時已有希望奪回馬馬耶夫崗……這比其它任何都重要。
“守住公墓!”戈利科夫說“直到我們拿下馬馬耶夫崗并增援你們!”
“是,戈利科夫同志!”
話音未落,公路上的戰(zhàn)斗就打響了。
那是德軍的一個摩托化連。
德軍進攻馬馬耶夫崗的部隊本就是摩步師,摩步師的特點就是裝備有交通工具比如汽車、摩托車等,可以依靠這些交通工具進行快速機動的部隊。
所以,埃德蒙德中校一發(fā)現(xiàn)自己上當之后,馬上就派出快速反應部隊增援馬馬耶夫崗,主力部隊在后方跟進。
按常理說,蘇軍應該放過這些快速反應部隊而對其后方的主力實施突然襲擊。
但這場戰(zhàn)斗的重點是為了奪取馬馬耶夫崗而不是打敵人伏擊。
這支快速反應部隊都有一個連一百多人,如果讓他們到達馬馬耶夫崗的話,那對馬馬耶夫崗三百多名守軍來說就是一支不小的援軍,這就會成倍的增加蘇軍奪取馬馬耶夫崗的時間同時也會給第82步兵團帶來更大的危險。
于是,舒爾卡當機立斷,在德軍摩步連進入伏擊圈后就下達了開火的命令。
德軍完沒有準備,所以當公路旁的槍聲響起來時他們馬上就慌成一團。
首先被炸翻的是在前頭開路的邊三輪。
德軍通常都用邊三輪偵察,原因不僅是邊三輪機動性強,更因為它廉價而且觀察性好……就算遭到攻擊也就是幾輛邊三輪再加每車三個兵,比起汽車和裝甲車來說那是好太多了。
更重要的還是,邊三輪的側(cè)座上架起一挺機槍還有不俗的攻擊力,往往還能獨立解決游擊隊的騷擾和埋伏。
但這一回他們當然沒那么幸運了。
瓦列里一壓電閘,埋在公路中央的炸藥包就炸了開來。
當然,以瓦列里的習慣,這些炸藥包里裝滿了鋼珠,于是在一陣“嗖嗖”的破風聲以及撞到邊三輪發(fā)出的“叮當”聲中,三輛邊三輪都失去了方向撞到在路邊,其中有一輛是直接被炸藥包炸翻的,它在空中翻了幾個身然后重重的撞到一個墓碑上,其上的德軍士兵不用想也知道已經(jīng)是腦漿迸裂。
緊接著就是火箭彈的尖嘯,幾枚火箭彈“轟”的一聲就將緊隨其后的兩輛汽車炸成一團火球。
德軍士兵的反應還算快,幸存下來的人第一時間就跳下車并組織防御。
但在公路中央根本就沒有可以防御的地方,那里一片空曠。
相反,蘇軍則在兩側(cè)借著墓碑的掩護射擊。
這片公墓的墓碑大約一米五的高度,士兵們只需要貓一點腰就恰好能藏身其中,然后舉槍從側(cè)面稍一探頭就可以觀察兼射擊。
這使蘇軍對德軍構(gòu)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