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捷伊維奇少將把情況如實向戈利科夫匯報。
戈利科夫聽了之后不由哈哈大笑,對克雷洛夫說道“我們還剛才還擔心舒爾卡在前線會因為指揮權的問題出什么狀況,沒想到我們更應該為近衛步兵團擔心才對!”
克雷洛夫點了點頭,說“我們的確沒必要過份擔心,因為很現實的一點,不把指揮權交給舒爾卡的后果,很可能是誰也別想活下來!”
克雷洛夫說得對。
所以,與其說指揮權是巴維爾科夫主動下放,或者說指揮權是由舒爾卡爭取的,還不如說這一切都是被戰場逼出來的。
不聽舒爾卡的建議,就意味著死亡和失敗。
聽舒爾卡的建議,往往就是能活著取得勝利。
那么,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該怎么選擇。
此時的舒爾卡正指揮著第82團潛伏在馬馬耶夫崗的兩翼。
確切的說,右翼是一營、二營一營主攻,二營做為預備隊。
左翼只有三營。
所以左翼也同樣是佯攻,真正的主攻方向是右翼。
之所以這么布置是考慮到幾方面因素。
首先是馬馬耶夫崗右翼面對著“紅色十月”冶金廠,甚至其對面的“紅色十月”新村還在德軍正斜面的側后。(注“紅色十月”新村就是冶金廠工人的住所,蘇聯是計劃經濟,城市規劃比較有規律同時也很整齊)
這就給第82步兵團帶來很大的便利。
比如舒爾卡可以安排一部份炮兵在“紅色十月”冶金廠,這些炮兵只要測算好距離和高度就可以將炮彈打到馬馬耶夫崗側翼為進攻部隊火力掩護。
“紅色十月”新村的炮兵甚至都可以將炮彈砸到德軍駐守的正斜面。
不過當然,這些都不是舒爾卡安排的……第82步兵團沒有那么多炮兵,他們手里的迫擊炮甚至都是小口徑。
那些炮兵都是巴維爾科夫安排的,他直接從后方調來一個迫炮營,然后將他們布置到了冶金廠和新村,并在冶金廠建立了一個炮兵指揮部。
建立一個炮兵指揮部是必須的,這是為了統一指揮這些炮兵并與第82步兵團協同,否則這些炮彈很有可能就會砸到第82步兵團的頭上。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舒爾卡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就像米哈依爾維奇少校點了點頭。
米哈依爾維奇少校對著話筒叫道“開火!”
話音剛落,一發發炮彈就從空中呼嘯而來,然后精準的砸在德軍布設的雷區和路障上。
這當然不是運氣,而是炮兵觀察員白天時就做好了準備,此時的炮兵只需要按照計算好的數據調整諸元然后把炮彈打出去就可以了。
密集的炮彈在馬馬耶夫崗上炸開,一排跟著一排,就像一把梳子似的來來回回的在德軍陣地前往復,不一會兒地雷、鐵絲網都被炸上了天。
如果說有剩下什么的話,那就是地面一重蓋過一重的彈坑。
這樣整整轟炸了二十分鐘……蘇軍炮兵似乎是在出一口惡氣,他們在白天被敵人空中力量壓制著大氣都不敢出,到了夜里就是他們揚眉吐氣的時候了。
不過當然,這其中德軍炮兵也開始對蘇軍展開壓制。
敵我炮兵之間的戰斗一點都不比步兵之間的戰斗輕松,步兵是面對面的廝殺,炮兵則通常沒有看到人,他們是通過計算、速度、操炮,總之就是用最短的時間將炮彈打出去,還要能打得準,有時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是否命中目標。
尤其是在這夜里,炮兵觀察員看到敵人炮兵開火的火光,計算出位置然后引導炮兵實施壓制,是否命中只能憑感覺,或者可以從敵人炮兵是否停止射擊猜測。
不過,這一回德軍炮兵卻是處于一臉懵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