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
阿基莫維奇點了點頭,回答“到現在為止一共十二天!”
舒爾卡皺了皺眉頭。
十二天,精銳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就失去了進攻的能量,這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而且他們要做的只是分擔斯大林格勒的壓力,也就是只需要佯攻,面對的也只是德軍一部。
阿基莫維奇似乎看出了舒爾卡的疑惑,于是就解釋道“他們更改了戰略目標!”
“什么?”舒爾卡震驚的抬起了頭。
阿基莫維奇說到這就不敢再說下去了,他把目光投往戈利科夫。
戈利科夫接過了話,說“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戰略目標不是減輕斯大林格勒的壓力,舒爾卡同志,他們是突破德國人的防線與斯大林格勒取得聯系!”
于是舒爾卡就明白了。
這與他之前的提的意見是兩回事。
因為如果戰略目標是為斯大林格勒分擔壓力的話,那么完可以實施佯攻將德國人的兵力及空中力量調往北面就夠了。
但如果他們的目標是與斯大林格勒取得聯系,就必須突破并占領德軍駐守在斯大林格勒北部的防線和鄉鎮。
這的確很誘人,因為這樣一來斯大林格勒就解圍了,它甚至不需要從伏爾加河東岸運輸補給和兵員,直接從北面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運輸就可以,甚至還可以修復鐵路線用火車運輸,顯然能極大程度的改善斯大林格勒的狀況。
然而,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進攻德軍駐守的防線是很可怕的,尤其德軍還占據地利。
因為這首先就意味著蘇軍坦克幾乎無法靠近德軍防線……它們會一輛輛被德軍的戰機和轟炸機擊毀在前進的路上。
然后就是德軍的炮兵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它們會被德戰機面壓制。
接著,蘇軍步兵就要獨自面對敵人的飛機、火炮、坦克以及完備的工事。
舒爾卡幾乎就可以想像那種步兵在炮火下毫無意義的沖鋒,然后一批批倒下的場景。
“駐守在北面的敵人有多少?”舒爾卡問了聲。
“六個師……”頓了下,戈利科夫才回答“事實上,是五個師!”
六個師是朱可夫上報給莫斯科的數字,德軍的實際兵力是五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