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沖幾步……
不過似乎這樣才是正確的進攻方式。
后來舒爾卡才知道,這支被調上來打頭陣的第217營是組建自斯大林格勒,其中大多數人來自鄉下。
來自鄉下就意味著……他們早已習慣了夏天的泥濘,他們知道怎么在泥濘中前進并保護好自己。
果然,當德軍的機槍“噠噠噠”的響起來,子彈“嗖嗖”的在虛空中亂飛時,實際中彈倒下的蘇軍士兵并不多,他們都很及時的“摔倒”然后在泥濘中爬行。
同在泥濘中的德軍無法阻擋這些像蝸牛似的爬向他們的敵人,德軍能感覺得到他們的存在,但認真看黑暗中卻又什么都沒有,一梭子彈過去連個水花都沒能激起。
不久,突然間黑暗中就飛來幾枚手榴彈,“轟”的一聲然后就什么都沒有了。
好在喬納斯少將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否則保羅少校的部隊很可能會就此軍覆沒了。
蘇軍很快就占領了從糧倉到察里察河的一段區域,或者也可以說是打通了糧倉至察里察河的通道。
工兵緊隨作戰部隊后方,前方部隊推進,后方工兵跟著修路。
事實上,他們所做的不能稱之為修路。
因為他們只是把一些水坑、彈坑填上,否則兩棲登陸船在經過這里時會被陷在里頭無法動彈。
由于工程簡單,所以在作戰部隊控制這片區域后不過十分鐘,工兵就修好了一條通往察里察河的路……雖然它僅能供三輛兩棲登陸船并排前行。
接著,糧倉另一頭就有節奏的閃了幾下手電,這是兩棲登陸船即將到達的信號……蘇軍通訊設備落后,尤其是部隊與部隊之間的通訊十分困難。
比如海軍步兵旅與步兵之間的通訊,就需要各指揮部轉接,所以反而是用一些簡單而原始的通訊方式更方便也更及時。
幾分鐘后,在一陣馬達和虛弱的光線中,兩棲登陸船就一輛又一輛的沿著已經清空的街道開進糧倉,接著又沿著公路開往察里察河。
它們的前鋒部隊可以說一刻都沒停頓,直接就從街道事實上是從火車站開往察里察河也就是戰場。
除了二十幾輛分配給舒爾卡學員部隊。
altsritaaltsr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