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盧斯隨即就派出了一個殲擊機大隊和兩個強擊機大隊參戰。(一個航空大隊大約30架飛機)
此時的德軍其實沒有正兒八經的“強擊機”,其擔負對地攻擊任務的通常都是“斯圖卡”轟炸機和“亨舍爾”攻擊機,真正意義的“強擊機”應該是1944年研發的“突爪鷹”……“突爪鷹”也就是美國a10攻擊機的原型。
從這方面來說,美國人的創新其實不咋滴,攻擊機、直升機、導彈都來自德國的創意,甚至登月都是由德國科學家主導完成的。
這一次,德軍派出的是“亨舍爾”攻擊機。
之所以派它是因為想比起“斯圖卡”俯沖轟炸機而言,“亨舍爾”攻擊機更適合在可見度不高的情況下作戰……“斯圖卡”俯沖轟炸機之所以被稱為“俯沖轟炸機”,是因為它需要在較高的空中朝目標俯沖,這使其能得到較高的速度以及指向目標的沖量,于是就能成級數的提高精度。
但這也就決定了它需要在較高的位置看到目標,在陰雨天氣根本看不到目標于是也就無法瞄準俯沖,如果強行使用這種轟炸機對目標俯沖的話,還會有很大的危險。
被稱作是坦克開罐器的“亨舍爾”攻擊機是帶著機炮的攻擊機,它可以低空飛行然后用穿甲彈攻擊敵人地面裝甲目標,需要的高度差較低于是可以在能見度較差甚至是夜間執行任務。
威廉上校是這支增援部隊的總指揮。
其實威廉上校主要是指揮殲擊機部隊的,因為毫無疑問,在殲擊機與強擊機聯合執行任務時肯定是殲擊機更重要……殲擊機擔負著掩護強擊機安的任務,如果將目標說高一點,就是消滅敵人一切可以在空中飛的東西,甚至是地面的防空炮,然后強擊機才能放心的攻擊敵人的裝甲目標。
“我不喜歡在這種天氣下戰斗!”威廉上校看了看周圍的天空,通過對講機對副官說“我感覺到處都是危險,這種天氣很適合敵人埋伏!”
“放心,長官!”副官回答“就算有敵人埋伏,我們也能把他們打跑的!還記得嗎?上次我們俘虜了一顆嫩白菜……”
說著就和幾個人“哈哈”大笑起來。
所謂的“嫩白菜”,是一名蘇軍飛行員。
德軍總是喜歡將那些戰機被擊落能及時跳傘的敵方飛行員稱作“白菜”,因為降落傘和飛行員的組合看起來就像是一顆白菜。
而“白菜”對德軍飛行員來說往往又有很高的價值。
首先是因為飛行員中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一旦飛行員成功跳傘,飛機就不進攻攻擊而任其著地。
據說這種不成文的規定即便是美、日飛行員都遵守,直到中后期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被打疼了開始發狂什么也不顧于是也就不管這規定了。
其次,就是飛行員對敵我來說都有很大的價值。
原因是培養一名飛行員需要時間、成本,而且這種被擊落的戰斗經驗更難得可貴,于是如果能救回這名飛行員的話,很快他又能飛上天重新參戰甚至比之前還厲害。
所以對敵方來說,就要盡一切努力將敵人著陸的飛行員俘虜。
之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空戰中,德軍就一架又一架的將蘇軍戰機擊毀,從天而降的“白菜”當然也不少。
但俘虜情況卻讓德軍飛行員大失所望,因為那些“白菜”一個個都只有十八、九歲,有的剛學習飛行幾個月就上天作戰了,俘虜他們變得毫無意義。
德軍也就將這些飛行員稱為“嫩白菜”。
意思就是蘇軍飛行員戰斗素質和經驗與他們不是一個等級的。
然而威廉上校卻沒有部下這么樂觀,他時而駕著飛機脫離隊伍去偵察一番,時而讓飛機倒飛觀察死角。
但一路都沒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