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敵人就要上來了!”副官焦急的說“我們能怎么辦呢?!”
“組織防御,羅斯!”埃倫少將說“你還不明白嗎?現在只有組織防御才是唯一的出路!”
埃倫少將是正確的。
因為逃跑永遠也不可能跑得過兩棲登陸船,尤其那還是泅渡,需要拋棄所有裝備的泅渡步槍還好些,水性好的士兵還有可能帶著泅渡,但機槍、迫擊炮、彈藥箱等等,這些都是不可能背著游出去的。
更何況,即便能帶著這些,那要是在河里遭遇敵人又能怎么樣呢?
展開隊形端起步槍射擊或是架起迫擊炮?
這些在水里都無法完成。
所以逃跑的結果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是放棄抵抗體投降。
埃倫少將不甘心是這樣的結果。
他馬上命令各部隊占領蘇羅維基諾的建筑。
“建筑會是你們最好的落腳點!”埃倫少將在電話還可以使用時向體第29裝甲擲彈兵下令“把你們的補給和裝備都搬到最頂層,甚至是房頂,然后守住它,每一幢建筑!這樣你們就能活下來!”
埃倫少將這么說并不完是在欺騙自己的部下,雖然他也不確定這么做是否能行得通因為如果水位上漲會淹沒大多數建筑的話,他這么安排就基本沒用。
但埃倫判斷情況不會到這地步。
“他們要的是蘇羅維基諾!”埃倫少將說“蘇羅維基諾里有許多俄國人百姓,另外俄隊希望短時間從我們防線突破,所以最終水位不會漲得太高!”
埃倫少將可以算是猜對了也可以算是猜錯了。
對于百姓方面是錯的,如果戰役需要,最高統帥部不會在乎蘇羅維基諾百姓的生死。
對于俄軍的判斷則是正確的,俄軍需要快速通過德軍防線,所以當然不希望水位上漲很高然后再等它慢慢回落。
事實上,水位只需要能淹沒德軍戰壕、地下工事就差不多了。
當然,水庫工作人員無法控制得這么精準。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差不多淹沒了一層樓的高度,這就足以使德軍的坦克、大炮、補給、鐵絲網、地雷等部作廢,同時百姓受災又不太嚴重,然后水位就開始回落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所以埃倫少將的命令沒錯,第29裝甲擲彈兵的素質在這時就體現出來了,收到命令后他們拼盡力將補給搶救出來并分散開占領建筑。
雖然這些補給不多,但還是在蘇羅維基諾城內構筑起了防御。
這其實就是一場巷戰,德軍殘余占領各個建筑,透過窗口、屋頂進行防守,而蘇軍則駕駛著兩棲登陸船進行防守。
蘇軍對此早有準備。
這其實很容易猜到,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德軍被水一淹肯定會集中在建筑的高處,于是建筑就會成為重點排查對像。
一旦發現有哪幢建筑有敵人,蘇軍的機槍首先會“嘩嘩嘩”的朝建筑一通猛打。
這時一般就能輕松的將敵人火力壓制了逃到建筑高層的德軍火力早已大失水準,他們基本只有輕武器同時子彈也不多,通常連機槍的彈藥量都無法保證。
如果真有幾幢建筑火力強到無法靠近的,那么蘇軍就會使用步話機與炮兵聯系或是為空中的強擊機指示目標將其一古腦兒的摧毀。
然后就會有幾艘兩棲登陸船同時從幾個方向靠近。
德軍通常無法阻止兩棲登陸船靠近,這是由其火力遭壓制同時建筑的防御窗口較少決定的,而且蘇軍也會有意識的選擇建筑窗口死角靠近。
在這其間海軍步兵程起火力掩護的作用海軍步兵大多裝備40半自動步槍,這款步槍遭普通步兵嫌棄但海軍步兵卻對其“情有獨鐘”。
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