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曼施坦因的緊張,正在第51集團軍指揮部的舒爾卡等人則對這次空降旅的組織和指揮有些汗顏,同時他們也有些明白韋尼亞明科為什么會對這次空降作戰沒抱太大的希望了。
“情況怎么樣了?”佐洛塔廖夫有些心急的問。
“現在還不清楚!”韋尼亞明科回答。
“負責米洛韋城區作戰的是誰?”特魯法諾夫問。
“不知道,特魯法諾夫同志!”
“那么三號高地呢?”
“我同樣不知道……”
“為什么會什么都不知道?”佐洛塔廖夫不解的看了看表“現在已經降落十五分鐘了,何況這些不應該早就安排好了嗎?”
韋尼亞明科無奈的回答道“相信我,佐洛塔廖夫同志,我也想早就安排好,而且想要提前安排好這些其實很容易,我們只需要將任務一個個分配下去就可以了!”
“那您為什么不這樣做,韋尼亞明科同志?”佐洛塔廖夫疑惑的問。
“韋尼亞明科同志不能這么做!”舒爾卡說“而且這么做毫無意義!”
韋尼亞明科點了點,解釋道“這是空降作戰,佐洛塔廖夫同志!而且我們的進攻目標有三個,我們所有人都不確定自己能空降在哪個位置。那么,事先分配好任務又能怎么樣呢?如果安排第一空降團進攻三號高地,而他們大多數人卻空降至布圖爾村……難道讓他們趕到三號高地作戰嗎?”
聞言佐洛塔廖夫和特魯法諾夫兩人不由無言以對。
這是空降作戰的另一個特點,確切的說是二戰時期空降作戰的特點不確定性。
空降點不確定、任務不確定,甚至就連兵力、裝備和編制都不確定。
比如原本計劃好空降一個團到三號高地,但是臨時刮起一陣風……大多數人都被刮到了米洛韋城區也不一定。
所以,那什么空降一團、二團、三團其實都沒意義,由誰指揮、誰負責當然也沒有意義。
這時代的空降作戰相當一部份是看運氣。
比如現在,先朝那片區域把這三千多名空降兵空投下去再說,然后再讓他們自由組合并以軍銜規定上下級,接著以就近原則發起進攻。
“那么……”舒爾卡提了個問題“他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空降到哪里,或者應該朝哪個目標進攻呢?”
這個問題如果是現代就是小事一件,衛星定位一打開就知道自己的位置,當然也可以知道幾個目標的位置甚至還有距離,然后要進攻哪個目標就一目了然。
但是這時期根本就沒有衛星定位這玩意,空降下去就是兩眼一抹黑,尤其還是在夜里,這就需要出色的識地圖找點的能力……這對于現代訓練有素的空降兵來說或許可行,但是蘇聯這些只經過幾個月傘降培訓而且還被當作步兵來使用的空降兵,舒爾卡表示嚴重懷疑。
“這一點我們也考慮到了!”韋尼亞明科回答“所以我們臨時征調了許多來自米洛韋的士兵,他們熟悉地形,每個連隊補充三個……所以,部隊空降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他們!”
“臨時征調?”舒爾卡有些不解。
韋尼亞明科這種方法的確可行。
一方面,部隊里來自米洛韋的士兵有不少,一聲令下就有許多人能擔任向導,他們空降到那片區域,就能從周圍的地形判斷出自己所處的大概位置,然后以此進一步行動。
另一方面,每個連隊補充三人,也就是差不多每排一個,這樣的空降兵被批量空投下去,這些熟悉地形的“向導”也會較均勻的散步在士兵周圍,空降部隊的官兵很容易就能找到他們。
舒爾卡的疑惑是……
“如果是臨時征調的話,就無法保證他們會傘降,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