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舒爾卡就覺得事情有些不妙了。
“敵人可能已經撤走了!”舒爾卡說。
“已經撤走?!”韋尼亞明科扭過頭來望著舒爾卡,說“這不可能,米洛韋卡在鐵路上,‘三號’高地卡在公路上,他們從哪里撤走?”
“小路!”舒爾卡回答“我相信,德國人已經放棄裝備從小路撤走了!整個頓河集團軍!”
“放棄”韋尼亞明科原本還想說什么,但突然就泄了氣,只恨恨的說了句“他們怎么能放棄裝備?這完全不像德國人的樣子!”
這話有些搞笑,韋尼亞明科當然希望德國人不放棄裝備繼續呆在包圍圈里,但事實又證明德國人放棄裝備是正確的。
“如果是這樣,那么布圖爾村”佐洛塔廖夫說。
“布圖爾村的戰斗也已經沒有意義了!”舒爾卡說“我是說對德國人而言,如果有什么意義的話,那就是掩護其它方向的德軍撤退!”
果然,當韋尼亞明科發電報詢問后,得到的答復就是德國人已經放緩攻勢。
其實不是放緩攻勢,而是沒有進攻,轉為遠距離打幾炮。
只不過一直處在被進攻狀態的布圖爾村的蘇軍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心理狀態還沒來得急轉變過來。
“這些混蛋!”特魯法諾夫有些遺憾的說道“又讓他們跑了!”
舒爾卡卻覺得這才是正常的。
要知道他的對手是曼施坦因,這家伙可是德國的名將,出了名的老狐貍,甚至比起隆美爾也只高不低隆美爾的美名,很大一部份是英國人成就了他,另一部份則是隆美爾的性格成就了他。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英國軍隊再加上英軍落后的坦克和戰術本就不適合在沙漠地形作戰,會被以“閃電戰”為主的德軍打垮似乎也正常。
說是隆美爾的性格成就他,則是因為隆美爾了解希特勒,所以敢于違抗希特勒的命令一次又一次的發起冒險進攻。
這其中就有一個烏龍是時英軍已經有“超級機密”可以破譯德軍的電碼,于是隆美爾與希特勒的通電還沒送到隆美爾那就已經送到英軍指揮部了。
于是,英軍以為隆美爾肯定會、必須會、不得不執行希特勒防御的命令,因此根本不擔心敵人進攻沒有防御,沒想到隆美爾一次、一次,又一次無視希特勒的命令突然發起進攻,英軍一次、一次又一次被誤導而對敵情重大誤判,其結果就是被隆美爾以少得多的兵力一路打到埃及,如果不是在阿拉曼憑借強大的補給構筑起一道遍布鐵絲網和地雷的防線的話,只怕就要被隆美爾給趕下大海了。
但曼施坦因,他面對的卻是蘇軍。
雖然說蘇軍步兵的素質不會比英軍好到哪里去,但坦克肯定更優秀、兵力更為雄厚,尤其是蘇軍人山人海不要命的沖鋒,怎么說也比一打就逃的英軍要好得多。
舒爾卡組織了這次針對頓河集團軍的包圍,也只是姑且一試的心理,并沒有像韋尼亞明科等人抱著那么大的希望。
此時知道曼施坦因和頓河集團軍可能已經逃出去,也就不覺得有什么。
“或許,他們可能還在包圍圈里”佐洛塔廖夫還抱著一絲希望“我們為什么不偵察一下再做決定?”
“偵察?怎么偵察?”韋尼亞明科反問“飛機?還是游擊隊?”
聞言佐洛塔廖夫也就無話可說了。
的確沒法偵察。
飛機吧,如果德軍要隱瞞自己撤退的情況,那么當然就會派出戰機封鎖附近空域不容許蘇軍偵察機進入。
事實上,這也是蘇軍不從得知德頓河集團軍已經撤走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德頓河集團軍可是有幾十萬人,就算是拋棄了重裝備撤走,那也是一條長龍,同時這時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