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明決定戰爭的不是裝備,而是人,是勇氣和精神,明白嗎?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害怕,而是布署防御!”
    指揮部里的幾個人都沒說話,包括舒爾卡在內。
    朱可夫這話有點精神原子彈的味道……這些話騙騙士兵還可以,對指揮官就沒什么效果了。
    因為指揮官心知肚明,決定戰爭勝負的絕不會只是人,而是人和裝備。
    尤其是裝備高度發達的現代戰爭,裝備越先進人能起到的作用就越來越少……
    古代冷兵器戰爭大家都拿大刀長矛,裝備差距不大,于是狹道相逢勇者勝。
    現代戰爭動不動就是飛機、坦克、大炮……于是往往就會出現再勇敢、素質再好也只是拿著馬刀砍敵人坦克,還沒看到敵人就被炸得粉身碎骨的情況。
    但是,這些話和道理是不能在這時候說的,尤其蘇軍處于弱勢一方的時候。
    從這角度來說,朱可夫的說法還是對的。
    “好吧,朱可夫同志!”瓦圖京說:“那么,讓我們來看看該怎么布署防御!”
    “敵人當然不會從正面進攻!”羅科索夫斯基說:“我指的是他們的主攻方向,他們要么從北面要么從南面。”
    這是常識。
    庫爾斯克突出部朝西面突出一個半圓,如果德國人從正面也就是西面進攻的話,那么只會把蘇軍往其防線壓縮。
    所以,最有可能的打法應該是從北面或是南面朝縱深穿插,或是同時從兩面穿插,這樣不但能迅速突破蘇軍防線攻擊蘇軍薄弱的后方,還能將庫爾斯突出部的所有蘇軍包圍并殲滅,達到“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利益”的戰略目的。
    但舒爾卡看得更具體。
    “北面!”舒爾卡說:“他們的主攻方向將會是北面!”
    “你怎么能確定?”羅科索夫斯基不解的問。
    “因為他們的進攻時間!”舒爾卡回答。
    這么一說羅科索夫斯基就明白了,他微微點頭說道:“有道理,德國人的進攻方面很可能會是北面,或者試圖從我們側翼打開突破口穿插!”
    “為什么?”瓦圖京依舊沒明白是怎么回事。
    “季節,瓦圖京同志!”羅科索夫斯基回答:“德國人進攻的時候會是春、夏季,那時冰雪已經融化了,而庫爾斯克地區是北高南低,也就是說積水會往南面流,南面更多地方會成為一片沼澤,而北面則好得多!”
    “所以!”朱可夫補了一句:“如果德國人是以裝甲部隊突破的話,當然會選擇更適合裝甲部隊行軍的北面!”
    這幾乎就可以確定了,因為德國人當然會以裝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