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是什么意思?
他的意思很簡單啊,把匠戶和軍戶等等這些大明的希望培養起來,帶著他們一起去掌控大權,然后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干,將大明的工業、農業、軍事等發展起來,這樣,大明不就有希望了嗎!
他一看王宣露出意動的表情,立馬毫不猶豫的道“先生,要不這樣吧,您就留下來教我研讀《四書章句集注》,一個月我出一百兩,您看怎么樣?”
“噗”,王宣聞言,直接把剛喝進去的一口茶給噴出來了。
教人讀書,這活他不是沒干過,當初他還教過俞大猷呢,《四書章句集注》他也研習過,而且水平也不一般,要不他也不敢去參加鄉試,問題,這一個月一百兩銀子,著實有點夸張了,一個月十兩銀子他都沒有想過啊!
他愣了半晌,這才難以置信道“此話當真?”
楊聰點頭微笑道“當然是真的,不信你問志輔兄啊。”
俞大猷也是他一百兩銀子一個月請來的,這都一年多了,一千多兩銀子,他可沒少過俞大猷分毫。
俞大猷聞言,連忙點頭道“先生,這個假不了,這點錢對清風來說不算什么。”
真一百兩銀子一個月!
王宣愣了一陣,又看了看桌上那堆書,這才有些不舍的問道“那這些書?”
楊聰伸手撫著那些書,鄭重的道“這些書很重要,我們不能隨隨便便就這么刊印出去,還得細細編輯一番才行,要不等兩年,等這屆會試和殿試過了再說,您看行嗎?”
王宣聞言一想,等兩年,等兩年那就是兩千四百兩銀子啊,到時候,你不印,我自己出錢印都能行啊!
想到這里,他毫不猶豫的點頭道“好,那就等兩年再說。”
就這樣,王宣被楊聰留了下來。
楊聰留他當然不光是為了研讀《四書章句集注》,不過,這會兒,他們主要還是研讀《四書章句集注》,連帶俞大猷,三個人一起研讀。
至于縣學那里,楊聰已經問過嚴老先生了,縣學他不用去了,因為上縣學主要就是溫習《四書五經》,也就是打基礎。
他這基礎,還用打嗎,一個時辰就能做出一篇標準的應試八股文,真正的天才見了估計都會驚掉下巴。
再說了,他這院試魁首,連中三元可不是吹出來的,秀才里面他絕對算是拔尖的那種。
其實,秀才也是分檔次的,比如對《四書五經》理解不夠透徹的,或者說標準應試八股文寫的還不夠好,又沒錢沒關系的,那么不好意思,你得先在縣學打基礎,等縣學教諭覺得你基礎夠牢靠了,自然會推薦你去府學學習,府學教授的才是《四書章句集注》。
楊聰也沒打算去府學,他認為府學那邊進度太慢了,還不如自己在家學呢。
還別說,這王宣《四書章句集注》還真熟,至于原因,還是錢鬧的,因為他沒錢買書,他讀的《四書章句集注》就是他自己手抄的。
這年頭可不是所有讀書人都有錢買書,特別像《四書章句集注》這種,幾十萬字,幾十本的,最少也要幾十兩銀子一套,精裝版的更是上百兩一套,沒錢,買不起,就只能自己買點紙去抄了。
這抄書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每字每句都能有點印象,如果再仔細研讀一番,那可比純買來讀的要強多了。
王宣可不光年輕的時候研讀過《四書章句集注》,這些年沒事的時候他也經常讀讀《四書章句集注》,對《四書章句集注》的內容可謂滾瓜爛熟,足以頂半個老師。
當然,楊聰不光有王宣這半個老師,王宣不甚懂的地方他還可以去問縣令劉守良,劉守良為了教化之功那絕對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還有徐階,那可是名列三甲的探花郎,對《四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