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京城的冬天相當的冷,十一月初天空便飄起了雪花,到十二月整個京城都被皚皚白雪所覆蓋,地上的積雪都被凍得硬邦邦的,人踩上面一不小心就會摔跤。
這天氣對于兩世基本都在南方渡過的楊聰來說著實有點冷,冷到他甚至都不怎么敢出門,因為一出門他便凍得渾身直打哆嗦。
不過,這會兒他內心卻是火熱的,因為在陸炳和陸靈兒兄妹的游說下,陸松夫婦竟然同意,讓他們一行人搬進了陸府!
陸府很大,甚至比惠安楊府都大,里面雖然沒多少院子,住下幾百號人還是不成問題的,而這會兒陸家一家四口連帶丫鬟、老媽子、護院加起來也才二十多號人,再住二十多號人進去自然不成問題。
原本陸松夫婦還有點猶豫,要不要按陸炳和陸靈兒兄妹說的,把楊聰一行人接進府里來住,不過,嘉靖一句話,就讓他們改變了想法。
因為嘉靖說楊聰果然才華出眾啊。
這皇上都說楊聰才華出眾了,他金榜題名絕對是板上釘釘了,明年陸靈兒和楊聰肯定能成親,讓自己的女婿住進府里倒也不怕人笑話。
楊聰這一住進來,他們就有福了。
比如說吃喝什么的,以前陸家吃的不怎么好可不管是因為他們質樸、節儉,主要他們花銷不起啊,陸松和陸炳兩父子的俸祿加起來一個月也就一百多兩,他們也不可能問嘉靖去要錢,如果不是陸松和陸炳都能撈到點油水,這么一大家子人他們養都養不起。
楊聰一來,他們就有口福了,雞鴨魚肉、酒水什么的管夠,用楊聰的話說,反正住外面也得花這么些錢,這住客棧的錢省下來買酒菜正好。
楊聰還根據后世的見聞,設計了一套簡易的暖氣系統,也就是讓人打造幾個半人高的大銅壺,完密封住,然后再整一批銅管,用木板固定在屋子里,最后把銅壺和銅管一對接,然后再把銅壺里的水一燒開,整個屋子很快就溫暖的跟春天一樣。
這套東西也就打造的時候費點事,用起來卻是很簡單的,只要保持銅壺下面的火不滅,并按時往銅壺里加水便成。
原本這也不算什么,因為這暖氣在后世的北方幾乎隨處可見,很簡單個東西,楊聰只是把鍋爐換成了大銅壺,把集中供暖改成了分散供暖而已。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么簡單個東西,竟然還引起了嘉靖的注意。
因為這會兒就沒暖氣啊,嘉靖也只能烤炭盆,這年頭烤炭盆可要注意了,因為這會兒的房子大多是土木結構,皇宮更是各種名貴木材堆砌起來的,容易著火的很,而且炭盆烤久了也不舒服,那煙熏火燎的,就跟熏臘肉一樣,成天烤,能好受才怪。
楊聰“想”出來的這東西可就不一樣了,屋子里就是一排排的蒸汽銅管,根本就見不著火,也不會冒煙,安不說,還舒適的很。
嘉靖一聽陸靈兒顯擺,立馬讓陸靈兒傳話給楊聰,也給他整套試試,這一試,果然舒服的不行了,嘉靖高興的,直呼楊聰是天才。
嘉靖這一夸,陸松夫婦自然更高興了,皇上都夸楊聰是天才,這女婿還有什么說的。
時光飛逝,一轉眼,年節就過去了。
這個年節可以說是楊聰來到明朝以后過的最開心的一個年節了,因為有陸靈兒陪著他,還有俞大猷、薛南塘等好友相伴,大家一起吃飯喝酒聊天,熱鬧的很。
以前在惠安過年的時候可沒這么熱鬧,因為他父母一直在邊鎮、鹽場和湖廣等地打理鹽業生意,根本就沒時間回來,他也沒什么兄弟姐妹,他爺爺楊榮也不可能老陪著他,他一個人不知道有多孤單,哪像這次,佳人相伴,好友成堆。
可惜,歡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年節一過差不多就是一月底了,會試就在二月初,楊聰不得不收拾心情準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