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一點,皇帝就是他們手里的傀儡。
這也是明朝中后期的一個弊端,因為太監權力太大了,很多時候太監的權力甚至超過了內閣,所以明朝也是權宦奸宦出的最多的一個朝代,比如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等等。
這個時候內閣大學士一般都不敢得罪司禮監秉大學士和司禮監秉筆太監合作掌控朝堂大權也是明朝中后期的一個普遍現象,比如歷史上有名的張居正,他就是和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合作才掌控了朝堂大權。
當然,這會兒馮保和呂方什么的還只是宮里的小太監,而宮中權力最大的太監就是黃錦和陳洪,夏言正是想和陳洪合作掌控朝堂大權。
現在順天府尹劉淑相得罪了陳洪,夏言自然要幫陳洪收拾他。
這個跟什么清正廉潔其實沒什么關系,夏言幫陳洪也不是因為陳洪給他塞了錢,說白了,夏言就是為了掌控朝堂大權,至于劉淑相是貪官還是好官這都不是重點。
朝堂之上的權力斗爭很多時候都是不分是非對錯的,只分你是敵人還是自己人,這點張璁和夏言清楚,楊聰也清楚。
楊廷和是好官嗎,如果從大方向上說,他是,他可是四朝元老,正德駕崩,沒有人繼承皇位,就是他在撐著整個朝堂,也是他將嘉靖迎進宮里繼位的,但是,張璁就要收拾他,不為別的,就為了權力。
張璁是好官嗎,如果從大方向上說,他也是,正德朝弊政叢生,正是他大刀闊斧,革除弊政,嘉靖初期才出現中興的苗頭,但是,夏言就要收拾他,不為別的,也是為了權力。
夏言是好官嗎,如果從大方向上說,他也是,嘉靖初期的中興,他也出了不少力,但是,楊聰同樣要收拾他。
為什么?
很簡單,學的唄!
夏言認為,他如果能掌控朝堂大權,大明肯定會變的更好,而楊聰也認為自己如果能掌控朝堂大權,大明肯定會變的更好,兩個人都這么想,起沖突那是遲早的事情,所以,楊聰一聽聞夏言要收拾劉淑相便來了興趣。
不過,他并不像夏言那樣,為了掌控朝堂大權,什么人都敢用。
他考校了一番之后,發現劉淑相的確是個好官才決定幫人家,如果劉淑相是個貪官,他可不會管人家死活,反正來日方長,何必急于這一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