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第一卷泉州府風云聚第三卷第六章意外的收獲這會兒嘉靖對楊聰是真有那么點欣賞了,起碼楊聰編撰的格物致知之理就很不錯,而且楊聰這個人還很誠實,說到鹽引的問題,他并沒有回避,而是老老實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小子是個不錯的人才,可以好好培養一下。
至于怎么培養,嘉靖心里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
他甚至已經決定,就用楊聰去對付韃子
韃子的問題已經困擾了他這么多年了,他真有點受不了了,而楊聰想出的辦法應該算是對付對付韃子的最佳方案了,如果按楊聰說的,給邊軍精銳配備火器和戰車,年內,還真有可能解決韃子的問題。
他已經厭倦了那些朝臣耍嘴上功夫了,他準備用用新人,而新人里面最有能力的應該就是這個楊聰了,至少他目前是這么認為了。
他之所以當面考察楊聰,也是出于這個方面的考慮。
楊聰的表現已經獲得了他的認可,再加上陸靈兒的關系,更堅定了他培養楊聰的決心。
那么,怎么培養楊聰去對付韃子呢
直接將楊聰擢升為兵部尚書又或是總督、巡撫什么的肯定是不現實的,他雖然喜歡用火箭般的速度提拔他看重的人才,但是,提拔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成績。
嘉靖這個人就是這樣,只要他覺得你有才能,那你的機會就來了,但是要獲得提拔,還是得做出成績來,沒有一點成績,他是不可能胡亂提拔的。
楊聰這會兒也算是做出了一點成績了,至少這格物致知之理編撰的就很不錯,如果真的能編成一套類似于永樂大典的傳世巨著,他也會因此為后人所頌揚。
這點成績,應該怎么提拔呢
這個時候,他想到了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解縉在編撰永樂大典之前好像只是個從九品的翰林院侍詔而已,后面他編撰永樂大典,取的了一定的成績,很快就被擢升為翰林院侍讀學士。
這會兒楊聰已經是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了,編撰格物致知之理也出了一定的成績,擢升為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應該是沒問題的,還有,他還想培養楊聰去對付韃子,翰林院官員是不可能調去收拾韃子的,一般調去對付韃子的都是都察院御史、右僉都御史又或者兵部郎中,兵部侍郎,這會兒楊聰的品級還不夠兼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掛個御史,去某個邊鎮巡按還差不多。
想到這里,嘉靖突然又問道“清風,你可敢去邊鎮指揮大軍與韃子作戰。”
暈死,這個問題,楊聰還真沒想過。
不是他沒這個膽,主要他的官銜跟指揮大軍作戰實在是扯不上什么關系,翰林院修撰怎么可能去指揮大軍作戰
嘉靖這么一問,他心里頓時激動起來,這位皇上,那可是出了名的任性,提拔官員那就跟神經病一樣,只要入了他的法眼,他什么官都敢給人升
指揮大軍跟韃子作戰,好啊,只要你敢給我升官,我就敢去
其實,文官指揮大軍作戰并沒有多少危險,除非實力特別懸殊,被人圍的走投無路,一般文官是不大可能戰死的,而且,親臨現場還能實驗一下兵法的可行性和火藥武器的威力,對兵法的成型和火藥武器的改進都有莫大的好處,還有,獲取軍功可是升官的捷徑,只要打出點成績來,那官職還不是蹭蹭的往上升。
去就去,誰怕誰啊,在熱武器面前,韃子騎兵就是盤菜。
想到這里,他毫不猶豫的道“微臣也想為國出力,奈何微臣這職位實在不合適指揮大軍作戰啊。”
嘉靖欣慰的點頭道“只要你有這個心就行,朕可以給你掛個都察院御史,去邊鎮巡按,先不說六個邊鎮,一個邊鎮的大軍你還是有權指揮的。怎么樣,你覺得去哪個邊鎮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