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建起了龐大的港口碼頭,至于船員水手什么的,則全部在東番本地招收,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有人會泄露機密了。
他忙活了好幾個月,直到雞籠港一切步入正軌,這才上奏朝廷,東南大捷,最大的海盜頭子陳思盼極其手下被全部殲滅,共斬獲首級千余,擊沉擊毀海盜船只二十余艘。
這消息一傳到京城,朝堂之上又是好一番熱鬧。
嘉靖自然是喜笑顏開,南倭的問題可是困擾他將近二十年了,從楊聰的奏折來看,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貌似解決在望,他能不高興嗎。
陽明一脈那也是歡欣鼓舞,楊聰可是他們全力捧出的后起之秀,如果他能完成剿滅倭寇的大業,嘉靖肯定會對其刮目相看,大力提拔,這樣一來,連帶他們都有可能因此翻身,壓倒嚴嵩和夏言一黨。
嚴嵩和夏言這會兒卻是愁眉不展,尤其是嚴嵩,那是臉都綠了。
趙文華當初可是拍著胸脯向他保證,這次陳思盼絕對能在廣東沿海鬧出一番大動靜來,他甚至是連彈劾楊聰的奏折都命人準備好了,沒想到,傳來的卻是海盜陳思盼被全殲的消息。
這下可如何是好,如果讓楊聰這么發展下去,豈不是幾年之內就要步入內閣,跟他們分庭抗禮了!
嚴嵩能讓楊聰這么一帆風順的走下去嗎?
當然不會,甚至就是夏言也不愿意看到楊聰這個死對頭一飛沖天,沖到內閣來跟他爭權。
于是乎,這兩個家伙又開始暗中使壞了。
原本嘉靖是有意賜下獎賞,將楊聰提拔為兵部尚書,先掛著這名,待到毛伯溫到點之后再坐上實職之位。
這兵部有幾個尚書原本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有時候戰事多了,同時幾個人掛著兵部尚書頭銜都不奇怪。
但是,夏言和嚴嵩卻偏偏從中作梗,硬是讓楊聰撈不到這兵部尚書的頭銜。
夏言給出的理由是楊聰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資歷嚴重不足,大明歷史上還沒出現過二十多歲的六部尚書呢,此例不能破,一旦破了,今后就有可能成為常態,萬一出現個愣頭青坐上六部尚書的高位,那朝堂就要亂了。
嚴嵩做的更絕,他竟然命人捕風捉影,上奏折彈劾楊聰年少輕狂,不止收斂,在東南橫行霸道,不可一世!
嘉靖被這兩人一忽悠,還真收回了成命,畢竟這會兒楊聰年齡的確不夠大,而且從風傳來看,這家伙也有點飄了,多磨煉磨煉也好。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