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苒荏,日月如梭,一轉眼,楊聰總督西南就快兩年時間了,在這將近兩年時間里,他可是做出了不少功績。
安南平叛,促使莫氏歸附;廣西整頓吏治,查出了一大批貪官污吏;大力開荒,推廣梯田,讓廣西老百姓慢慢過上了溫飽的生活。
這任何一件,要是別的官員做出來,那絕對會加官進爵,連升三級都說不定。
但是,他做出了這么多功績,卻沒有獲得任何封賞,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用嘉靖的話說,是要等他任職期滿,回京述職的時候再一并封賞。
事實是這樣的嗎?
當然不是這樣,嘉靖原本是想給楊聰進封個太子太保什么的,將其職位提到從一品,以資鼓勵,但是,嚴嵩和夏言又聯合起來忽悠嘉靖,說什么楊聰職位已經夠高的了,如果以后再立新功,恐怕會賞無可賞,所以應該暫緩封賞,等楊聰從西南回京再說。
這話聽起來的確有那么一點道理,嚴嵩和夏言如果真是這么想的,那也沒什么,遲一兩年進封太子太保對楊聰來說也沒什么影響。
可惜,嚴嵩和夏言壓根就不是這么想的,他們是在拖延時間,想辦法找茬收拾楊聰呢。
有句俗話叫做“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話既可以用在好人身上,也可以用在壞人身上,有時候,壞人甚至比好人更“有心”,更容易達成目標,因為他們夠無恥。
比如這次,嚴嵩很快就找到了一個收拾楊聰的借口。
那么,這個借口是什么呢?
這個借口要就是廣西官員貪腐的臟銀!
要說這事也怪楊聰太疏忽了,他以為袁應樞和那些貪官污吏在三法司會審的時候按供詞上所說交待便成,卻沒有想過這些人在別人面前會怎么說。
袁應樞是不敢跟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審問的官員說實話,但他敢跟嚴嵩說實話啊!
嚴嵩其實也清楚袁應樞到底貪了多少,袁應樞交待自己只貪了幾千兩他也沒覺著奇怪,因為幾千兩容易脫罪啊。
袁應樞既然只招供了幾千兩,那就沒多大事了,這會兒抓貪腐立朝之初那么嚴,他隨便交待了一番,袁應樞的判罰很快便出來了。
三法司審定,袁應樞貪腐屬實,判罷官削籍,貶為庶民!
這意思就是罷免袁應樞的官職,削去袁應樞的功名,讓其變成一個沒有任何特權的平民。
一番審訊過后,袁應樞就這么輕輕松松從刑部大牢里出來了。
他出來之后第一件事自然是去拜訪老丈人嚴嵩,表達謝意之余,同時也問問以后該怎么辦。
這天下午酉時許,嚴嵩剛從內閣值房回來,便將袁應樞招到自己書房,密議起來。
翁婿一番見禮之后,嚴嵩便鄭重的問道“中衡,你剩下那些銀子放哪里了,聽咸宜說,楊聰那小子可是把你在南寧的府邸都給抄了,他難道真的只抄去幾千兩銀子嗎?”
袁應樞聞言,不由老臉一紅。
其實,他府邸里面并沒有藏多少銀子,他也要顧忌名聲不是,老往府邸運銀子,那不是大貪官也是大貪官啊,所以,他把大部分銀子都藏在其他地方了。
不過,他在那地方還養了幾個樂戶女子,這種事,他自然不敢跟自己的妻子嚴咸宜提及,因為樂戶是賤籍,樂戶女子連做普通人小妾的資格都沒有,更何況是他這樣背景深厚的高官。
這事,他在嚴嵩面前也不敢提及,但是,銀子的事情他卻不敢瞞著嚴嵩,他老老實實的道“岳父大人,小婿本在南寧另有藏銀之處,可惜,那地方也被楊獻可那個奸佞小人給招出來了,所以,小婿這幾年在廣西賺的銀子差不多都被楊聰那小子給抄走了。”
嚴嵩聞言,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饒有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