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太子乃是一國之根本,這是太監都知道的常識。
如果當朝的皇帝不立太子,后果之嚴重,用血雨腥風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權柄之大,簡直無法形容,做皇子的,但凡有點機會,誰不想當皇帝。
如果不立太子,皇子們或明或暗都會培養自己的班底,為爭奪皇位做準備。
到時候,小則皇城內斗,骨肉相殘;大則相互征戰,生靈涂炭;甚至導致分疆裂土,王朝破滅都有可能。
所以,在封建王朝,太子乃是國之根本,當立則立,不立則后患無窮。
這點,相信嘉靖非常之清楚,那么,陶仲文為什么跟嚴嵩說,他有把握讓嘉靖不立太子呢?
甚至,他還說,嘉靖在日,就不會有太子!
這可能嗎?
他是不是在吹牛呢?
他當然不是在吹牛,如果換做朱元璋又或者朱棣在位,他肯定不敢說這話,因為那兩都是明白人,他敢在太子一事上做文章,人家不宰了他才怪,但是,嘉靖就不一樣了。
嘉靖就一糊涂蛋,要糊弄,容易的很!
第二天一早,他便穿戴整齊,來到了乾清宮中。
這會兒,嘉靖還沉浸在痛失愛子的悲傷中無法自拔呢,就算是陶仲文這個修煉導師來了,嘉靖也一點修煉的意思都沒有。
不過,嘉靖跟陶仲文的關系已然不是修煉的伴當這么簡單了,就算是不想修煉,他也沒讓陶仲文走,反而將其留下來,
陶仲文假假意思安慰嘉靖一番,待嘉靖稍微平靜了一點,這才瞅準時機,暗自咬了咬牙,小心的道“皇上,請恕微臣斗膽說一句,微臣以為,太子接連暴斃,并非無因,不如,我們扶上一乩,問問上天諸神,到底為何?”
扶乩,乃是民間的一種占卜方法,又稱扶箕、扶鸞、請仙等等,大致就是請神明附身,寫出一些字跡來,以解開某些疑惑又或與神明勾通,了解神明的意思。
這種事,到底可不可信,眾說紛紜,不過,嘉靖卻是相當信的,陶仲文這么一說,他當即便恍然道“是啊,朕立的太子接連殞命,必有原由!真人,還請扶上一乩,問問神明,到底何故?!?
嘿嘿,就知道你會上當。
陶仲文心中一陣得意,表面上卻是鄭重的點頭道“好,微臣這就準備一番,為皇上扶乩。”
這扶乩可不是說扶就能扶的,為以示虔誠,沐浴更衣那是少不了的,而且,扶乩也不是一個人胡亂搞一下便成,需得很多人配合。
大致來說,扶乩需得有一正鸞,請神明附身,還得有一副鸞,將沙盤撫平,還得有唱生,唱出沙盤上的字,還得有錄生,將所有文字記錄下來。
這一套班子,陶仲文自然是有的,正鸞就是他本人了,其他副鸞、唱生、錄生皆為其弟子。
這幫家伙,裝神弄鬼,跳了段大神,直到陶仲文,渾身亂顫,眼珠子一頓亂翻,如同羊癲瘋一般抽了起來,眾弟子才將其扶到沙盤跟前,把乩筆塞到他手里。
一切準備就緒,“病”剛好一點的陶仲文又抽開了,乩筆也在其亂抽之下,在沙盤上留下了一片歪歪曲曲的字跡。
其二弟子,也就是唱生郭弘經一看沙盤上的字跡,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師傅這是要唱哪一出呢,為什么要整這么個東西出來呢?
沙盤上的字跡,不是太復雜了,而是太簡單了,就歪歪曲曲兩筆而已。
這一下,著實把郭弘經給難到了。
扶乩的字可不是越簡單越好,而是越復雜越好,因為字越復雜,就越容易確認是什么字,就算寫得模模糊糊也能看出來,這筆畫太簡單就麻煩了,沒辦法確認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