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拆了還田。
呂冬提議暫時用砍掉樹的果園,大家伙都贊同。
果園地盤大,壘幾十個大灶,盛多少東西都沒問題,砍掉的上千棵蘋果樹和樹墩子堆積著當垃圾,正好用來作柴火。
還有一點,眾人不說卻心知肚明,果園東邊緊挨著青照河,排水也方便。
現階段,沒法講究太多,等資金充裕,這些問題后面肯定都會解決。
呂振林考慮的更多,準備跟鎮上或者縣里爭取一下,把那塊地單獨劃出來,改為工業用地。
其次要確定口味,確定鹵煮流程,大規模做鹵煮,口味不能差太多,流程也要統一起來,不能今天用這家的,明天用那家的。
話題一拋出來,所有人都說用胡春蘭的配方和手藝。
呂振林當場拍板,村里用人技術配方,不會白用,算投資入股。
由于村里資金確實不多,有人愿意投資的,只要錢來路正,村里也會接受。
呂振林讓呂建武制定個章程出來。
呂冬也捉摸著,要往里投點錢。
像注冊公司和注冊商標啥的,呂建武行家里手,同樣部由他負責。
再就是找店面,先找合適的房子,資金到位就能租下來,也不用大裝修,簡單收拾一下,豎上樣式差不多的招牌和柜臺,找到合適的人手,就能營業。
廣告上,多找點人手到處貼海報,各村大隊里有三爺爺的關系,縣電視臺馬上播還珠格格,去弄個廣告最好。
還有衛生、培訓、運輸、服裝和進貨等等眾多問題。
一個店面咋都好說,兩個店面就挺麻煩,三個店面就叫上規模了,由此帶的來問題和麻煩可能翻好幾倍。
生意看著不大,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大堆。
呂冬只能說些框架的東西,真正管理還得交給呂振林去做。
管理企業和管理村莊不同,呂振林的案頭上,能看到不少關于企業的書。
呂家村的這個火車頭,暫時只能由呂振林擔任。
不說別的,呂振林這幾十年的人脈關系,別人就比不了。
他能跟電視臺副臺長說上話,與青照肉聯廠搭上關系,請臨近鄉鎮派出所的幾個負責人吃飯等等。
這些,都是幾十年一點點積累下來的。
從這些方面來說,呂振林也是厚積而薄發。
像太東這種地方,有人有關系好辦事,與走正常渠道完兩個概念。
新年過后,呂建武通過老同學的關系,很快就注冊好公司和商標,辦好三大證件。
呂家村有史以來第一個正式公司誕生——青照呂家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