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傳下來的招牌。
據說動亂時期,差一點就讓人搜出來燒了,當時的經理靈機一動,做了一塊假的給打砸搶的那些人,糊弄了過去。
等到改革開放,泰豐園正常營業,這塊老招牌又掛在了正門上面。
如今,幾十年的老字號招牌,落到了呂氏餐飲的手里。
這更加方便呂氏餐飲接下來講故事,比如傳承有序,歷史悠久,百年名吃……
趙干事就站在玻璃柜前,欣賞著這塊紫黑色的木制招牌。
這時呂冬跟呂建武通完電話,從外面進來,趙干事問道:“什么材質的?不會是老檀木吧?”
呂冬分辨不出來,只是覺得與自家老爺爺被傳下來的方桌案板有點類似:“我也搞不清楚,還沒找人看。”
昨天馬明來過,呂冬讓馬明幫忙看了看,可惜馬明在考古上非常專業,辨別這些物件的材質并不擅長。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眾號,看書還可領現金!
趙干事笑:“啊呀,要是檀木的,可就值錢了,這么大一塊。我老家那里,今年有個人賣了個檀木秤桿,好幾百塊。”
呂冬也笑:“要真是檀木的,我就找個保險柜收起來,說不定過上十年就價格飛升了。”
從玻璃柜那邊回來,趙干事坐在沙發上,轉入正題:“聽說你去競購泰豐園了?”
“別提了。”呂冬指了指玻璃柜:“碰了一鼻子灰,這不,就買回來一塊木頭。”
話說得輕描淡寫,趙干事卻聽呂冬提過計劃的一些事,問道:“用它做新品牌的招牌?”
呂冬承認:“泰豐園的名氣和影響力還是有的,前期宣傳能省不少事,有了這塊招牌,營銷時更容易講好故事。”
趙干事說道:“這些我就不太懂了,新公司啥時候成立?”
“快了。”呂冬簡單的說了一下:“我正讓人準備材料,很快就會正式注冊,開店可能要稍微晚一點,菜品那邊還沒完全準備好。”
跟曾經的楊氏黃燜雞一樣,新品牌簡單明了,就叫泰豐園黃燜雞,呂氏餐飲準備注冊成立的子公司,叫泰豐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泰豐園黃燜雞采取的經營方式,與現有三大品牌并不完全一樣,定位更加親民,深入社區與辦公區,接受其他經營業戶加盟。
趙干事問道:“新公司要新場地和新的倉儲配送中心?需不需要建立加工廠?”
呂冬不會拿這種事忽悠趙干事,說道:“新的倉儲配送中心肯定要建,加工廠用不著,到時全都外包出去。”
趙干事明白了:“外包給你們呂家村?”
呂冬笑:“差不多。”
“你一個人,就把你們呂家村公司的業務托起來一大截。”趙干事突然話音一轉:“對了,你們呂家村申請全國文明村的事,進展的怎么樣了?”
呂冬大致上說道:“省文明委已經把報告打上去了,呂家村各種準備工作都在做,準備的也差不多了,不知道上級什么時候下來考察。”
趙干事說道:“這種事,快不了的,按照以往的慣例,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怕中間突擊。”
呂冬說道:“我們村把這些工作當成日常來抓,也無所謂了。”
趙干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話音突然一轉:“呂冬,管委會目前有種聲音,關于你們呂家村的。”
聽到這話,呂冬配合的問道:“哪一種?”
趙干事似乎是說真的,又好像在開玩笑:“管委會里面有人提議,大學城的范圍進一步往外擴張,跨過泉島高速公路,將呂家村納入大學城范圍。”
“這玩笑開大了。”
既然趙干事用開玩笑的口吻說,呂冬同樣也用開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