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傍晚,林父下班之后才把林義龍放進家,隨后父子倆去了中心商業街的自助鐵板燒店,算是慶祝兒子的回歸。
雖然沒什么事就在晚上聊聊天,但是父子之間想聊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林父林母的退休計劃。
就在今年五月份,推遲退休已經幾年的林母終于在國內光榮退休,可以支取退休金了。
退休不一定是好事,至少對林母來說是這樣的。
林義龍父母那一輩人,從94年左右開始繳納養老保險,等他們要到退休的年紀,卻發現工齡才是最重要的乘數,各項待遇工資形成的養老金系數是次要的——尤其是林父林母都念過大學,這讓他們實際參與工作的時間遠遠短于16歲就開始工作的同齡人——從基礎養老金部分支取的退休金甚至有可能并不比他們每個月繳存的社保高,至于個人養老金部分,都算是自己的錢。
所以,林母為了在退休時維持跟上班時期一樣水平的生活,辦了停薪留職,去了國外,爭取能拿到兩份基礎養老金。
也就是說,就算不由林母執掌家庭財政,她個人的經濟狀況比照林父寬裕很多。因為國內外的退休年了那個不同,已經開始領受退休金的林母可能會比還沒領退休金的林父還晚退休。不過,因為本來林母就比林父小一點,他們退休時間是差不多的,都在明年暑期。
就算兒子在不列顛那么多年,林父林母也沒去過歐洲,更別提退休后跟隨林義龍去威爾士居住——林義龍辦理停薪留職的時候并沒有扯謊,林父林母確實有退休后跟兒子一起生活的意思;對這個地點,選擇有可能是林義龍持續“安利”的威爾士,也有可能是國內,還有可能是別的地方。
林義龍回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說服父母跟他一起去布萊肯林場安家。
林母曾經表示過無所謂,她在國外已經居住生活了好幾年,除了退休金,對國內沒什么難以割舍的眷戀;難點在于幾乎所有社會聯系都在國內的林父,可能難以放下家鄉而選擇在家里居住。
跟林義龍先天忌酒不一樣,林父是喜歡喝酒的,但是今天是為了給自己兒子接風,林父舍棄了酒精飲料,跟林義龍一樣拿起了果汁軟飲料。
鐵板燒其實很適合用林義龍為林父購買的冰葡萄酒來佐餐,不過帶回來的幾瓶都放在家中的冰箱里了。
“爸爸,明年退休,你有什么打算?”父子碰杯之后,林義龍直接問道,父子之間沒什么不能問的。
“先等著,然后去旅游。”林父回答道。
“然后呢?”
“什么然后,旅游哪來的然后?”林父反問道。
“旅游總是有個結束的,不然就不是旅游,而是漂泊。”林義龍總結道,“老爹對釣魚或者狩獵有興趣么?”
“有一點,但不多。”林父回答道,“這幾天總是有人約我出去釣魚,我更想呆在家里。有什么事兒就說吧,別拐彎抹角的。”
風聲有點不對頭。
“我想問老爹想去國外生活么?”林義龍問道,“我想去資本主義的鄉下蓋個大房子,周邊環境很好,想讓你過去住。”
林父想了想。
“我可以到那兒去試試生活一段時間,但不一定在那兒久居。我連英語都不會說,怎么生活嘛?我們同學有幾個移民去了加州,去超市買東西都要講英語,感覺很不適應。”林父說出了最困擾他的問題,“而且,你老爹我,總得招人沒什么事兒退休喝點酒什么的,我到那兒以后誰陪我喝幾杯?你還是你媳婦,難道還能是你兒子么?”
林義龍遺傳了林母對酒的態度,忌酒。
“你看爺爺和姥爺,到最后不是沒人找喝酒”林義龍說了一半,然后發現有些理虧,因為陪這兩位老人喝酒的并不是別人,正是面前的自家老爹。對于這一點,林母給出了不一樣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