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義龍很少參加同學會,除了他在校期間有些不太好的經歷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他不喝酒。因此,他只跟許振坤等少數幾個同學私下里見面,而且人數絕對不會超過四人。
2012年的六月下旬正值他們初中畢業的周年紀念,得到了短暫休假的許振坤計劃在就讀的中學附近的酒店舉行一場同學聚會,并且通過某即時通訊軟件在同學群里公布。
自然,林義龍也收到了這條消息。海外的同學一般都不會考慮在國內的聚會的,然而這是許振坤特地發來邀請,林義龍有些遲疑。
既然已經來到了倫敦,可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電話通知了自己父母、耶昂姐妹之后,買了一張經兩次中轉回家機票,在天上飛了非常無聊的20來個小時,回到了家鄉。
與英國夏季對比明顯,大陸性氣候明顯的家鄉夏天實在是太熱了,機場的空調機功率不足,林義龍下飛機覺得了熱浪撲面而來,立即坐上了出租車,回到林家用于安置戶口的小公寓,短暫地休息并梳洗后穿著很休閑的衣服前往聚會的酒店。
在包房里,組織人許振坤已經在那里等了,不過暫時只有他一個人。
“義龍,你來啦?”許振坤非常友善地寒暄著。
“當然,你都特地的進行了指名,我怎么可能不來?”林義龍裝作生氣地說道,“說罷,什么事兒!”
“你覺得呢?”許振坤問道。
“假如是一般人,你會直接給我介紹的;既然是同學聚會的指名,我覺得應該是某個我們曾經的同學想借這次聚會投石問路,而且在上學的時候跟我關系不睦的幾個,要不然也不會特地用不容我拒絕的方式,大概是這樣的吧。”林義龍分析道,“如果我想得不錯,我餐桌的鄰座應該就是可能要找我商量事兒的人,雖然在學校期間可能關系疏遠,一旦有點什么可以令人感興趣的東西能讓人吸引我,就算談不攏我也不可能當場發作?我想,我大概能縮小目標人選了。”
“我錯了。”許振坤忙不迭地向林義龍道歉,“是這樣的”
同學間的遠近親疏當然明顯,許振坤和林義龍縱然可以說關系不錯,卻不是那種生活交集緊密貼近乃至重合的好友。好友都僅僅是這樣的情況,其他跟林義龍畢業之后各種原因疏遠的同學關系更遠了,尤其是曾經與林義龍關系不善的同學,恐怕這種印象會比陌生人更加崩壞。話說回來,既然大家都是同學,總還是會有對你印象不錯的橋梁紐帶——比如許振坤——相互介紹。這次的需要許振坤出面聯系林義龍的同學姜大偉,是一個醫藥公司的銷售經理,知道林義龍在家鄉醫療系統有很多別的同學,寄希望于可以通過林義龍這個接口為他接攬生意。問題是兩人在中學時期關系并不融洽,好多年又沒有見面,就拜托許振坤聯系林義龍。
“其他的問題先不論,他是怎么知道我有這方面聯系的?”林義龍問道。
“我真的不知道。”許振坤答道,“我組織同學聚會之后,姜大偉就問起你來,向我表示了想和你進行聯系的意愿,至于其他的,我就不大清楚了。”
去詢問許振坤從中獲得何種利益沒有意義,以他的家世,基本上是看不上姜大偉的小筆財富的。許振坤答應為兩人介紹很可能只是他讓姜大偉欠他一個人情的一種方式。相比于姜大偉,林義龍有意無意地給許振坤帶來的機會更多,他不大可能因為這一點引起林義龍的反感,很可能是順勢而為。
兩人隨后轉到一個家常理短的話題,等待其他同學的到來。
在家鄉開展事業的老同學不多,大部分同學都去北上深,留在家鄉的,要么是已經在經濟發達地區逛了一圈卻不喜歡外面生活的;要么是按部就班進入體系或者金融系統當職員混飯吃的。不過流落在外的,除了能掙大錢的建筑行業,大部分也削尖了腦袋進入了經濟發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