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艾米與兩個感到突然長大了的兩個女兒回到倫敦。林義龍發誓,這個夏天絕對是他進入大學以來最忙碌的暑期。
然而,這仍然不是盡頭。
林義龍的表哥已經把所有的文件和東西都轉交給了英杰叔。這兩人并不認識也難相互知道底細,所以只是很公事公辦地交涉,并沒有繼續往私人層面繼續。
這位表哥隨即被林義龍派遣了一個新的職位,但是他拒絕了——他現在更關注自己兒子的入學。
倫敦公立學校不分好壞是眾所周知的緊張。緊張并不是說學位不足,恰恰相反,是申請眾多。很多時候有可能一個學位要受理兩三份申請。林義龍的小侄子們并不以英語為第一語言,還是有點問題。
考慮過后因為林義龍的嫂子是米國國籍,所以經過商量被送到了在倫敦的米國學校上學。
學費不便宜,6歲入學的新生一年期比大學的學費還貴的22000鎊,如果包括午餐和校車,能達到30000鎊。
憑借嫂子的工資,自然付不起。這部分是由林義龍通過慈善基金的第三方獎學金的名義解決的,也省去表哥去繳納所得稅的麻煩。
英格蘭和威爾士一般在五六歲的時候入學,一般在基礎階段(小學階段)上五年;如果一貫制的學校會直接升入中學,又是五年;而非一貫制的學校會直接進行入學考試,但學制也是五年。等到了中學四年級,會進行olevel考試;至于剩下的升學,就是進入“中學六年級”的alevel考試。
在小學階段不分班也沒有考試,常常是60多個人擠在一個教室里進行學習,進入學校的前兩周只有半天,就算是到了正常學習時,也是大約在三點半放學。這個階段沒有帶回家的作業或者其他什么作業,完全是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素質教育”。
林義龍知道這些,僅僅是因為孩子入學的時機,已經讓林義龍在上半年譚雅和娜塔莎入學的時候已經體驗過了。
順便一提,所謂的三點半放學意味著學校放學,但在放學之后有所謂的“社團活動”或者類似的補課。因為譚雅和娜塔莎有些精力過剩,林義龍才會把她們下課之后送去學芭蕾的。
林義龍的表哥剛用轉駕照的方式把國內的駕照轉為b證,這段時間沒有林義龍要他出面的問題,于是就當起了家庭煮夫,天天研究怎么給他的兩個兒子做飯吃。
林義龍就被表哥抓包,陪他給兒子準備午餐。
他們先去了金斯頓市場,買下了一整扇牛排骨并購買了其他的配菜,至于新鮮用來當作佐餐物的配菜,為了省事就直接買了兩袋蔬菜沙拉,主食是加利福尼亞生產的東北大米。
因為覺得公寓相當不錯,和表嫂商議后決定在租期滿四個月時從沃倫太太手里買下這間總價大概25萬鎊的公寓,是從林義龍這里提前支取了8年的獎金得來的。
表哥這間建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老式公寓樓并沒有配備新公寓常有的油煙道,也沒有老房子經常有的廚房排煙道,只在廚房的窗戶旁安裝了排氣扇——但對中午打算做的紅燒排骨這道菜排放的油煙量來說,并沒什么卵用。
廚房油煙問題是林義龍不怎么喜歡在家烹飪的主要原因——他在家做過的油煙最大的菜肴就是煎培根。火鍋無所謂,但烤肉一定在室外拿超市賣的木炭碳烤。
“需不需要把這里重新裝修一遍?”林義龍把焯好的放在一旁,然后等著表哥炒糖色,油煙實在是不小,于是這樣問道。
表哥在餐食上和林義龍完全不同,擅長并且喜歡做飯。
“之前有這個打算的,但好不容易第一年先來,就不折騰了。”表哥答道。
“下半年老哥你駐國內,我這邊再租一個公寓,正好有給嫂子和孩子暫住的地方。”林義龍道,“那邊一切都是現成的,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