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政治名望,所以無法獲得天下人認可,這才在半割據的狀態下投奔……或者說帶資入股,強強聯合了當時的東郡太守曹操。
然而,即便是曹孟德,面對著實力強大而又向心力極高的李家,也是無可奈何。李乾死了是他兒子李整接手族兵,然后李整死了他在山陽的堂弟李典接手族兵……所以李整年紀輕輕便是青州刺史,李典不到二十歲便是中郎將、太守!
最后,一直到曹操擊破袁紹,勢力無可動搖之后,李典才將自己家族整個遷移到鄴城以示徹底降服。而這個時候,經歷了幾十年的戰亂,李典居然依舊在乘氏保留著‘戶口三千,人口一萬三千余’的驚人族中私有實力!
換言之,這李氏很可能是中原第一豪強之家,甚至是整個大漢朝的第一豪強!
然而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懟不過世族人物……當然了,這也許跟李整、李典這堂兄弟倆死的太快有很大關系,因為即便是這個家族亂世中掌權最長的李典死時才三十六歲,而公孫珣從自家老娘故事中的認識的那個李典李曼成其實更像是李乾、李整、李典這三人的歷史集合體。
不過,公孫珣倒是未曾把這戶人家往李典那里想……這實在是因為他母親故事中的李典形象極佳,而眼前李氏的豪強做派,即便是未見其人,那種狠厲囂張的氣勢便已經迎面撲來,實在是讓人難以產生相關聯想。
當然,聯想到了怕也沒用,因為此時的李典不過三四歲而已,儼然打小在張遼、樂進這兩位面前就是個做弟弟的。
一夜疾馳,等到第二日上午,公孫珣便引著八百騎兵陡然出現在了乘氏縣城之外。
縣中見到有兵馬出現,先是慌亂不堪,等看到漢軍旗號這才稍微安穩,卻依舊是緊閉城門……過了許久,才出來了一個縣丞,戰戰兢兢的領著幾個人抬著一些湯餅出來勞軍。
公孫珣倒也沒心思嚇唬這些人,只是安安靜靜的接過熱湯和胡餅吃了起來。然而,根本不用他嚇唬,等到那位縣丞和董昭說上幾句話,又往公孫珣身上配著的雙份印綬(亭侯的紫綬金印,中郎將的青綬銀印)上一掃,再看了眼白馬旗旁的那根節杖,卻幾乎是自己要被自己嚇暈過去。
于是稍等片刻之后,城門當即大開,縣令和一眾城中官吏、豪族首領也紛紛列隊出迎,這一次,還有大量的酒水和未及宰殺的牲畜。
然而,公孫珣依舊不以為意,只是繼續坐在一個小馬扎上喝熱湯吃胡餅,任由董昭在那里應付……而等到他不慌不忙的吃飽喝足了,方才起身看向了這一撥人。
“乘氏李氏可有人來?”公孫珣根本沒有拐彎抹角的意思。
“鄙人李艮,字叔節。”一個二十五六歲,年輕士子模樣的人當即越眾出列,恭敬行禮。“見過君候!”
“李乾、李進何在?”公孫珣面無表情,凜然問道。“居然沒來嗎?”
“回稟君候。”這李艮聽著話頭不對,趕緊直接俯身請罪。“君候剛剛來到乘氏,便是縣尊與我等也是臨時得知,家兄與從弟尚不知君候到此!”
“現在知道了嗎?”公孫珣居高臨下看著此人問道。
李艮立時汗如雨下,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對方明顯來者不善,而自己長兄本就是聽說有兵馬在城外,以謹慎起見才只讓自己出來探視的。若是按照眼前這位的意思,讓當家人長兄李乾還有負責族中武事的從弟李進一起出來,那要是被對方當場拿下,濟陰李氏豈不是要一朝覆滅?
然而,面對著一位持節的將軍,此時不答,又待如何呢?不要說當事人李艮,便是一旁的縣令和城中其余豪右官吏,也都已經兩股戰戰了。
“果然。”公孫珣見狀不由嘆氣。“定然是你們濟陰李氏素來無德無行,平日間怕也屢有不法之舉,這才心虛難耐,不敢來見我……李艮!”
“小民在。”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