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紛紛而落,宛如撒鹽,這是北地雪花的特色,非說宛如柳絮,那就有點脫離現實了。
而就是在這漫天鹽粒之下,太尉劉虞帶領一眾重臣離開尚書臺,匆匆隨尚書楊密一起前往未央宮前殿,眼見著沿途虎賁軍沒有半點阻攔的意思,卻讓他更加心憂難耐!
等來到前殿,其人卻又陡然停滯在殿前,因為此處早已經有另一位尚書楊瓚,侍中楊琦、楊眾,廷尉周忠,新任右中郎將李邵,黃門侍郎丁沖等不少人人在此相候。
丁沖是曹操的鄉人摯友,周忠必然跟劉備關系緊密,李邵是投機客,此番又剛剛失了執金吾一職,這些都在意料之中……唯獨華陰楊氏,作為朝廷百年支柱,在朝廷西遷后歷來受到重用,此番在長安的五名重臣卻全都出現在此處。
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很明顯了,就是關西第一名門,弘農楊氏在主導這件事情,王允最多是參與同謀。
劉虞停在殿前,任由頭頂鹽粒一般的雪畫砸在臉上,卻只是回頭望向司空楊彪……其人目光之中幾乎滿是失望。
作出類似動作的,還有司徒趙謙、諫議大夫種邵、光祿大夫黃琬,只不過這三位的眼神中的情緒不是那么明晰罷了。
而未央宮前殿之前的臺階上,楊彪毫不畏懼的與劉虞還有其余幾位漢室大臣對視了許久,早已候在此處的幾人則無一人出聲。
沒人指責誰,也沒人說什么,因為到了他們這個層次,最多只能說是政治立場的問題,稱不上誰背叛誰,也稱不上誰是誰的人。
對劉虞而言,楊彪只是激進;而對楊彪而言,劉虞只是保守。
真正有資格居高臨下對在場這些人進行指責的,或許全天下只有倆個人,一個有名,一個有實,而其中一個,正在殿內。
劉虞心下同樣清楚,他看了楊彪許久后,到底還是在一眾漢室大臣們的注視下轉身緩緩步入未央宮前殿。
到此為止,天色愈亮,雪花愈密。
“太尉!”今年只有十六歲的天子端坐于龍椅之上,見到劉虞入內,迫不及待的站起身來,卻又止步于階前虎賁中郎將京澤身側。
這個時候劉虞才注意到,這個容貌尚顯稚嫩,顯得極為清瘦的少年天子,居然穿著他束發儀式上的全套冠冕!
十二旒天子冠,十二金章袍服,腰束玉帶,懷掛六彩天子印璽。
這幅裝扮,尤其是那六種顏色絲帶所束的六顆天子印,更是劉虞親手給對方掛上去的……由于傳國玉璽迄今為止都未尋到,所以這天子六璽格外珍重,這些劉伯安比誰都清楚……彼時,他只覺得天子聰明睿智,又已束發,或許將來自己可以撐到天子成年然后全身而退。
而現在,才隔了近一年,他卻又覺得對方實在是太年輕了。
“太尉。”年少的天子立在玉階之下,面色漲紅,儼然是心中期待。
劉虞本想說重話,但看到對方如此,反而于心不忍,便趨步上前,先行行禮,然后方才起身緩緩從容問道“陛下,臣想問陛下三件事,其一,一封來歷不明的軍報,真的就能斷定衛將軍身死了嗎?其二,放一萬步說,即便今日陛下即便重新奪得了長安城,又有什么用,將來的事情陛下有長遠打算嗎?其三,今日陛下身側之人,勸陛下行此事之人,真的能夠全信嗎?”
少年天子,或者說一身天子冠冕的劉協,見到劉虞態度明確,不由一時黯然,但稍待片刻,其人卻還是立在那里扶著腰中儀劍振作相對“太尉有三問,朕自然有三復。其一,朕知道軍報是假的,因為那封軍報本就是朕讓虎賁中郎將偽造的……原文乃是霧中偶然有數千頭麋鹿失道,撞上了衛將軍營盤,軍中捕獲甚多,這是被衛將軍軍中屬吏以吉兆的名義寫過來的,而朕讓他稍作更改也不過是想借此來見一見太尉與諸位重臣。”
劉虞一時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