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當是算作在徭役之中的。”
徭役,是中國古代統治者強迫平民從事的無償勞動,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古代,凡國家無償征調各階層人民所從事的勞務活動,皆稱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兩部分。它是國家強加于人民身上的又一沉重負擔。起源很早,《禮記·王制》中有關于周代征發徭役的規定。《孟子》則有“力役之征”的記載。
蒙澤眉頭皺起。沒錯,就是徭役。
而這徭役,也是自古以來就有的。
畢竟,中國古代社會是從奴隸社會轉變過來的。奴隸社會形成于夏,發展于商,強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大約,是蒙澤現在所在時間往前兩百年左右。
雖然奴隸制社會沒有了。
但一些行為,倒是一直流傳了下來。
至少,這徭役,蒙澤覺得和奴隸制社會的發展是有關系。
可如果要發工資……那,國庫到底能否支撐得起?
“趙高,你給小蒙愛卿說說徭役的事情。”始皇揮揮手,看蒙澤不解的樣子,笑了笑。
趙高點點頭,“諾。”
隨后,趙高又開口,看向蒙澤,“君侯,入徭役者,分為三類。”
蒙澤點點頭,這一點,他知道,“平民、刑徒、官奴。”
“正是。”趙高點頭,“大部分時候,徭役的時間會與農忙時間錯開,且我大秦的徭役間隔,比之六國時候,要寬松不少。”
“因此,薪酬一說,對于平民來說,是有的。”趙高笑笑,“這部分百姓沒有作惡,既然他們干了活,那必然是要有報酬的。當然,如果他們活沒有干好,也是會有懲罰的。”
蒙澤點點頭,這一點,其實他倒是真的這么認為的。后世之中,出土的秦律里,雖然沒有直接記載說平民徭役有工資,但處處都有罰款的條例,這基本上可以作為一個側面參考資料,至少,徭役應該是有賞有罰。
“而刑徒,本就是囚犯,無需發放薪酬。”
“至于官奴,比平民與刑徒要少上許多,大多數在徭役之中,也是作為小的掌事。”
蒙澤微微皺眉,“薪酬如何?”
“這自然不比在家務農了。”
蒙澤點點頭,表示理解,這就很好的能夠解決他的疑惑了。一說到徭役,百姓們大多都是懼怕。一是徭役一開,被徭役者大多要走上很遠的路才會到目的地,而在這個時代,出遠門本就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二,徭役的經濟收入比不上在家務農,而且危險性又高……
蒙澤覺得,這得改。
只是,怎么改,從里到外從上到下都是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