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李閥根據地。
李閥之主李淵,最近過的有些忙碌,他原本是大隋的唐國公,與那楊廣還是表兄弟,李閥長期鎮守太原重鎮,勢力龐大。
不久前,宇文化及殺死楊廣,李淵眼見天下群雄逐鹿,大隋不可挽救,與自家三個兒子一合計,咱也發兵吧!
就這樣,李淵帶著三個兒子,在太原起兵,一路朝長安而去,收拾零星幾個小勢力后,一舉成功拿下長安城。
作為大隋舊都,長安歷史悠久,又是軍事重地,李閥拿下長安意義自然不同凡響,立刻成為天下諸侯中的大勢力,四方俊杰來投,使得李閥勢力空前暴漲。
勢力強了,事情自然也就多了,李淵一個人忙不過來,三個兒子就上。
大兒子李建成,自小跟隨李淵身邊學習,能文能武,尤其善于處理政務,拿下長安后,李淵就將內務分出一部分給李建成。
二兒子李世民,才能不下于李建成,在軍事能力上猶有過之,被李淵安排招兵買馬,訓練新軍。
三子李元吉,自幼勇猛過人,有萬夫不當之勇,李淵讓其沖鋒陷陣,與李閥第一高手李神通一起收服長安附近大小勢力。
李淵自己帶領李閥一眾高手坐鎮長安,擁立一個大隋皇室旁支子弟,一個不足五歲的孩子為帝,打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爭霸天下。
可以說,李淵是將一家子全帶著爭天下,勝則成王,敗就死全家。
不管怎樣,一家人最重要就是整整齊齊!
這些天,李閥發展極為迅速,已然能與天下第一反隋勢力“瓦崗”比肩,事實上,李淵也計劃著與“瓦崗”打一仗,徹底收服這路義軍。
如今天下諸侯,以“瓦崗”勢力最強,義軍百萬,聲勢浩大,大有東漢末年黃巾軍的威勢。
只是麾下良莠不齊,雖然擁兵自重,可內部不穩,大龍頭翟讓與二龍頭李密向來不合,天下皆知。
“瓦崗”之后就是“李閥”,占領長安和太原重鎮,座下三十萬大軍都是百戰之軍,并且一直都在積極招募新軍,如今軍力逼近六十萬。
“李閥”之后就是“遼東王”勢力。
遼東王來護兒本就是大隋開國之臣,軍中威望極高,后來占領高句麗遼東土地,勢力空前膨脹,五十萬大軍都是百戰之兵。
只是來護兒起兵拿下大隋新都洛陽后,立刻偃旗息鼓,固守現有地盤,從不主動出擊,讓天下諸侯摸不著頭腦。
不過不管如何,來護兒也是天下第三勢力,沒人敢小看。
接著就是長期占領嶺南之地的“宋閥”,自楊廣死后,宋閥一直隱忍不出,甚至有點閉關鎖國的意思,比來護兒還宅。
要不是傳出天刀宋缺挑戰武尊畢玄的消息,天下人還以為宋閥變鵪鶉了。
“宋閥”之后就是“宇文閥”,自宇文化及斬殺楊廣,公然叛隋后,“宇文閥”占領揚州和江都,并且悄無聲息的與“獨孤閥”聯合一氣,兩大門閥聯手,實力也是不可小覷。
同時宇文化及也是所有諸侯中,最先稱帝的人。
宇文化及殺死楊廣后,擁立秦王楊俊之子楊浩為傀儡皇帝,自稱大丞相,與李淵一樣,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惜宇文化及實力不夠,剛想率軍北歸,攻占長安,中途就遇見“瓦崗”二龍頭李密率領的義軍。
“瓦崗”是因為不服楊廣暴政,揭竿而起的義軍,不喜歡楊廣,自然也不喜歡助紂為虐的宇文化及。
雙方勢力相遇,那還有什么說的,直接干了一架。
其結果就是,宇文化及殺楊廣是把好手,可惜打仗三流都不如,直接被李密打的丟盔棄甲,兩大門閥的實力都打沒了,宇文化及更是有如喪家之犬的躲回江都。
似乎是感覺藥丸,宇文化及破罐破摔,直接把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