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距離的要求格外嚴格,只有初級線圈和次級線圈靠的很近,對的很齊,才有較大能源效率提升。有效的傳輸距離只有幾毫米到幾厘米,也就是說,給手機充電的時候必須要將手機固定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稍微拿遠一點,充電就會很慢。
楊晨顯然不僅僅滿足于此,最好的充電方式是在客廳或書房放個無線充電板,手機在房間任何位置都可以充電。
視線離開筆記本電腦,楊晨起身來到書架旁,在無線電專區(qū)和電子領域尋找相關書籍。除了電磁感應耦合式,無線充電還有兩種方式,磁耦合諧振式和微波輻射式。
磁耦合諧振式有效傳輸距離在幾厘米到幾米之間,傳輸距離較遠,缺點是諧振頻率不易把握。微波輻射式傳輸距離在幾米到幾千米,缺點是對天線設計的要求極高。國內外微波輻射式和磁耦合諧振式?jīng)]有取得很大進展,所取得的成就都比不上楊晨研究的電磁感應耦合式。
楊晨知道,電磁感應耦合式只不過是一種過渡產(chǎn)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后可能要過渡到另外兩種方式。既然遲早要經(jīng)歷這一步,楊晨當即下定決心,潛心研究磁耦合諧振式。
有了方向和目標,楊晨的精神勁頭立刻上來了。伸了個懶腰,在筆記本中空白文檔上寫下磁耦合諧振式無線充電的相關研究。
不知不覺到了吃飯時間,楊晨去食堂匆匆吃了一點飯,然后返回圖書館,尋找關于磁耦合諧振式方面的技術研究。
第二天,楊晨早早去了圖書館,大概早十點時,楊晨接到李校長打過來的電話。
“楊晨,后天,也就是星期三,有一個關于無線電技術研究的研討會議,在蘇達市舉行。上面點名要你過去參加,你有時間嗎?”
研討會議?楊晨微微一愣,這種研討會議讓自己參加?倒是受寵若驚,至于說沒有時間,那肯定是笑話。能參加是莫大的榮譽,就算沒有時間,肯定能擠出時間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