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司搬家,意味著孵化園里又有一家創業公司倒閉,類似的情況不斷在硅谷出現,一點兒都不值得大驚小怪。
當初和埃里森合伙出資建造這個產業孵化園,投入的資金早就通過天使投資等等渠道賺了回來,最近又因為互聯網泡沫賠了不少,他跟埃里森仍然各自持有這棟大樓百分之五十股份,房子還在,所以……總歸還是賺了的,也為蘇木帶來不少好名聲。
錢就是錢而已,名聲卻能帶來財富,就比如這次蘇木承諾托底自己公司的股價,投資他公司的股民,包括持有公司股票的員工們在內,都對他刮目相看。
那幫投資機構也紛紛夸贊他有魄力,加上平時沒少捐贈,導致他的聲望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年輕人群體中。
站得越高,摔得也就會越狠,于是蘇木做事更加需要小心翼翼,哪怕路上尿急想在路邊灌木叢里放一下水,都要擔心會不會被悄悄拍照,鬧出熱聞可就不好了。
沒本事照顧到所有人,他只是看了看,接著又往前走,喃喃自語說“我也有責任啊……”
詳細分析造成股災的前因后果,蘇木確實有著很大責任。
假如將現在的股災比作火藥桶,他所成立的c聯盟就代表著點燃火藥桶的那個火星,伴隨超文本鏈接技術的出現,讓互聯網第一次真正走進了公眾的視野。
剛開始時候,人們只知道互聯網具有資訊即時發布的功能,但隨著越來越多人真正接觸和使用網絡之后,漸漸才發現互聯網更大的價值在于雙向溝通!
后來由此延伸出來的“電子商務”這一新型商業模式,早在1992年時候,對于大部分美國的上市公司而言,一個公開網站已經成為必需品。
剛巧,在最近幾年金融大幅寬松的情況下,人們手上握著大把現金,四處尋找賺錢渠道,而互聯網恰好興起,滿足了人們對于“完美投資標的”的所有想象。
新興產業迅速籠絡了大量資金,一種新的資本流轉模式,也在股票交易市場上迅速興起,導致任何提出了看似新穎概念的公司,經過風險資金前期包裝推向市場之后,都會獲得熱捧。
緊接著趁熱打鐵直接登錄資本市場,公司在獲得發展所需大量資金的同時,最初的投資者也悄悄離開,創始人、風投借此賺的盆滿缽滿!
可以說,在前兩年只要某個人能把故事編完,就能獲得賺取大把財富的機會,甚至發展到今年年初時候,就算沒故事可以講,急于逐利的各路資金也會幫忙編一個故事,然后趕緊推向市場變現!
蘇木正在反思,反思導致如今這種局面究竟應該怪誰?想來想去覺得是硅谷創業者、風投機構、官方金融部門、媒體等等一起營造出來的結果,誰都有責任,包括急于逐利卻腦子發熱的股民們也不例外。
近段時間以來,老布什總統出面安慰過人們許多次,可惜再過幾個月他就要卸任了,已經懶得去管這件爛攤子,從他消極的應對方案來看,顯然是準備將問題留給下一任美國總統去解決,政客嘛,不總是這樣……
自從互聯網泡沫爆發后,蘇木的名字經常被媒體提到,有人說他虧了多少錢,也有人說他套現減持,坑了不少愿意相信他的投資者,后面這個理由完站不住腳,因為早在納斯達克指數首次攀升到三千點時候,他就宣布定期減持的消息,直到最近市場動蕩才緊急停止。
商人做事的出發點是盈利,既然覺得錢賺夠了,套現出手沒什么錯,當時大股東和小股民們也支持增加流通股數量,何況他的股份主要賣給各家投資機構,沒有對股民們造成太大的損害,反而一次次將股價推高了。
摩根士丹利要增持、高盛要增持、美林證券也增持,一個個消息傳遞出去,股價也被不斷拉高,“群羊消息”在泡沫產生過程當中表現得如此明顯。
這次泡沫被擠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