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將名氣打了出去,于是當他準備請詹姆斯·卡梅隆導演拍攝電影,這條消息再次成為人們談論的熱聞,尤其是在網絡上,誰也沒預料到蘇木一個小小的構思,就使得納斯達克市場引來一波比較大的漲幅。
自從發布會之后,納斯達克一百指數已經逼近三千點,蘇木的那些公司領漲。
當時愿意相信他的股民和投資機構都長松了口氣,如今的慢牛局勢讓他們安心,從最近局勢來看,這次納斯達克互聯網產業股票的慢牛局勢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主要看未來發展。
四月十號這天。
蘇木送兒子去學校念書后,接受了《時代》雜志的采訪。
這家世界著名雜志的工作人員,此刻問了一個人們相當感興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你在華夏投資了很多錢,并且還將繼續投入更多錢,連商務部都被驚動,請問是什么理由讓你選擇這樣做?”
“當然是利益啊,你們只看見我投入錢,難道沒計算過我在那邊賺到多少錢?”
蘇木回答道“十多億人的市場,再加上大規模基建、減稅,廉價的勞動力,潛力十足的市場環境,華夏向我們證明了它有積極融入球產業鏈的決心。
據我所知,許多公司去那邊投資都賺到錢,例如通用汽車、孟山都公司、肯德基、寶潔等等,它們都在華夏取得很高的發展,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料,尤其是制造業,美國制造業成本太高,而華夏很便宜,就拿電腦來說,人工成本大約是在美國的十分之一,有些環節甚至更低。”
這個問題還行,下一個就有點苛刻了,《時代》雜志的人問他“那么如果都跑到華夏生產商品,美國的就業率怎么辦?”
蘇木搖著頭說“商品便宜之后,最終受惠的是美國普通居民,最近許多商品價格下降,跟生產成本的降低有關。在華夏的企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高附加值的產業仍然在美國,我在美國數萬個就業機會,既然企業去其他地方投資,說明美國的商業環境出了問題,而加工業衰落,第三產業卻在更多就業機會,失業率并沒有提高,這是經濟轉型必然出現的局面,一部分公司不再合適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