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秋雨的話倒是讓褚先生來了興致,其實墨山書院不收農家子弟也是有原因的,首要的就是怕他們付出起高額的學費,再就是農家子弟向來啟蒙都晚,跟那些從三歲就開始請私教的富家子弟比起來有懸殊,等到了考試會拉低他們書院的中考率,有損書院名聲。
但也不是沒有例外,二十年前墨山書院就破例收了一名農家子弟,據說現在都已經擔認了禮部尚書。
看重了秋雨骨子里的那股自信,褚先生決定就給他個機會試試。
褚先生摸了摸嘴邊的那撇小胡須,開口道“即是一心想入我書院,我便給了你這個機會,可讀過《中庸》?”
“回先生,讀過!”秋雨依舊朝褚先生行師生禮。
“那你便將《中庸》第三十章背與我聽,并譯其義。”褚先生選了四書中較難的一本,若秋霜要將他所問完整背出,并說出其義,那他便親自帶他去找院首。
秋雨一聽,心道四書五經什么的,他早就倒背如流,于是,就聽他娓娓道來。
“《中庸》第三十章,出自孔伋,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
等背完整章,秋雨又開始譯其義。
“這一章的意思是說,孔子繼承堯舜,以文王、武王為典范,上遵循天時,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樣……”
秋雨說的字字清晰,可圈可點,不僅秋霜他們朝他投去贊許的神色,就連禇先生也對他刮目相看了。
真是沒想到一個不足十歲的孩子竟能將《中庸》讀的如此通透,等秋雨解譯完意思,褚先生直接朝他夸贊,臉上更是露出了不可多得的滿意之色。
秋雨出色的表現得到了褚先生的贊揚,他們被褚先生親自帶上山找了到了院首,在褚先生的幫助下,秋雨算是順利進了墨山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