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億美元左右,相當于5個阿貍,四個騰迅。
由此可見,溫曉光和他的微拓科技所取得的這份成績在國內是相當耀眼的,也是為數不多的公司——當投資方在評估其市值時,所考慮的不僅是內地的市場,還要再加上日韓。
如果再論到溫曉光的個人身價,因為創業時資金充裕,盡管他本人一直努力降低股份,在初期便要求其他創始人多投資金,而且還進行了a輪融資,引入了多個股東,改組了公司架構,成立董事會,但是到最后,溫曉光還是擁有501的股權,是絕對大股東。
這就是‘帶資進組’的好處,避免跟個孫子一樣到處求錢,求錢時分沒什么好賣的也只能把股票當廢紙一樣往外推銷。還記得在最初和鵝廠搞競爭的時候,同行雖然聲援他的多,可真正愿意給錢的少,是溫曉光拍著桌子發脾氣把個饒資金投進公司,并要求每一位股東簽字接受股權稀釋,不然就滾蛋。
如果不是那樣搞一次,只靠最初的幾百萬元成立的微信,要怎么才能在鵝廠的淫威下茍活?即使活著求到了資金,想來也會被人獅子大開口要走至少30的股份。
又或者接受馬蕓的橄欖枝,最后被同化進阿貍的體系,變成為電商服務和導流的工具。
若以這個估值來論,溫曉光的個人身價會超過100億美元,這便有些聳人聽聞了,因為就在2012年年末的福布斯排行榜上,宗慶后老板才以100億美元登頂。
溫曉光有些夸張了。
在回國后的第一個記者會上,他便在話筒前做了回應。
“估值這個事情,是沒有客觀標準的答案的,媒體上寫200億,得來這個數字的標準非常粗略,實際上在真正的投資中,我們要考量的因素有很多,不是簡單對比其他公司或者展望未來就能確定的。”
“而且,有人覺得微拓值那么多,有的人還不這么認為呢,所以這個不好。至于我個人占股究竟多少,其實我自己沒在意過,我得去問問才知道準確數字所以現在也不能亂。”
在未上市之前,公司股東股權都是不對外公布的,外界都是大概揣測,因為微拓并未進行過98年99年誕生的公司的那種‘流血式’的以股權換資金的動作,因此他們都認為溫曉光的個人占股應該極高。
這是正確的估計,就是具體數字他們不知道而已。
“至于首富這兩個字,對我來更加沒有意義了,因為不管是還是不是,我的工作和生活都不會發生什么變化。”
這次記者會也是黎文博壓著他上的,最近關于公司的報道太多,亂象紛呈,如果要找一個人擺平這件事,溫曉光自然首當其沖,這也就有了長槍短炮架在他面前的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