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正值中秋佳節,家家戶戶均喜慶團圓,開開心心,但在京師張家,卻是一片嚴肅,家中四人都一臉莊重的站在神案之前,在家主張昆山的帶領下向祖師神像燒香叩首。
一番祭祀完畢之后,張昆山轉過身來,對著下面的兩男一女沉聲說道“按照我張氏門規,每代只能收徒兩人,在授藝十年之后,擇一技藝高超者,為衣缽傳人;另一人則要自謀生路,不許以本門名號行走江湖。
逸飛、洪成,今日正是你二人學滿十年之日,所以按照門規,為師便要考驗你二人的成績,以此來決定誰為我張氏傳人!”
說到這里,張昆山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兒張蘭,繼續說道“我也知,你二人都對小女蘭兒有意,所以誰今日獲勝,我便將蘭兒許配于他,三日之后,便可以拜堂成親!”
聽到張昆山這么一說,李逸飛和張蘭情不自禁的對視了一眼,彼此都是喜笑顏開,看得出來兩人早就情投意合,沒準還曾經私定終身、甚至偷吃禁果了呢,而且都對李逸飛的技藝非常的有信心,認定一定能夠勝出。
可是看到這一幕,唐寧卻是在心中哀嘆一聲,事情要是這么簡單的話,那就不需要我來了好吧?
沒錯,唐寧此時就是處于一個上帝視角,按照系統的說法,目前的情節他只需要旁觀就可以了,等到李逸飛失敗之后,自己才可以進入他的身體,開始這次的《口技》之旅,簡單的說就是在玩網游的時候被迫看一場超長并且不能跳過的過場動畫。
因為李逸飛是小師弟,所以由他先行上場,這李逸飛天賦異稟,無論是什么聲音,都能夠過耳不忘、銘記于心,再加上這些年一直苦練不輟,所以他的技藝在平時就顯得要比大師兄洪成高上一截,因此他與張蘭才會這么的有自信。
根據口技界的行規“表演口技者,必立于屏風之后”(直到民國時期,口技大師尹士林進行改革,才將口技藝人從八尺屏障之后走向舞臺,之前的口技表演是沒有肢體和面部表情進行配合的,現在出名的口技大師基本上都出自尹士林一門)。
李逸飛表演的是張昆山的代表作《百鳥爭鳴》,說是百鳥,但事實上絕對不可能有一百種鳥的聲音,但總得來說模仿的越多就說明藝人的功底越深,而且在不同的鳥鳴聲之間要做出自然流暢的切換,這極其考驗功夫。
這次李逸飛表演的極其成功,發揮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就連張昆山都連連點頭,對女兒低聲贊道“逸飛的功力又有進步啊,現在已經能夠模仿出三十多種鳥鳴的聲音了,而且切換自如,快而不亂!”
聽到父親這么說,張蘭一臉喜色的問道“爹,那這么說的話,逸飛哥贏定了唄!”
張昆山剛想回答,可是看到站在一邊的大弟子洪成,只得改口道“你大師兄還沒出手呢,怎么能說誰勝誰負!”
隨后安慰了一下洪成“洪成,等會兒好好發揮!”
洪成點點頭道“師父您放心,我一定會發揮力,而且我自信今天勝的人一定是我!”說著,冷冷的看了張蘭一眼。
雖然張昆山、李逸飛和張蘭都不明白洪成這是從哪來的自信心,但這個時候顯然也不合適去問,只得等待他的表演。
只見洪成走到屏風后面,隨著撫尺一響,便正式開始揚聲。
但只是第一聲響,便滿室皆驚,因為這一陣由遠及近的犬吠聲是如此的真實,隨后便是女人呵欠聲、夫妻房事聲、小兒哭鬧聲等等等等,莫不是惟妙惟肖,使人仿佛身臨其境!(課文里面是刪節版,將房事給刪掉了)
這一下李逸飛和張昆山頓時是面面相覷,瞠目結舌,因為相對來說模仿動物的聲音比較簡單,但模仿人,尤其是跨越性別和年齡還要不斷進行切換的模仿,這個難度著實是太大了,即便是張昆山,也只能模仿個七八分,而此刻的洪成,則是滿滿的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