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善為寶!”看著城門上的這四個大字,唐寧點點頭對身邊的多九公說道“看來這君子國還真不負君子之名。”
沒想到多九公卻搖搖頭道“唐兄莫要被這種表面現象所迷惑,其實這君子國里的水深著呢。”
一邊的林之洋插口道“九公你這么說沒用,妹夫你跟我去一趟這里的集市,你就知道了。”
一路之上,唐寧眼見這里無論士農工商,舉止言談、都彬彬有禮,果然不負君子之名,可是到了集市,他就開始發覺有些地方不對勁了。
首先他看到的是一個隸卒(相當于今天的警察)在買東西,只見他拿著貨物皺著眉頭對賣主說道“你這東西質量這么好,卻賣的這么便宜,這讓我買回去如何會心安啊?還請您把價格抬高一點,我才好買。”
聽到這話唐寧忍不住對身邊的多九公嘀咕道“向來都是買東西的人壓價,這里倒是有趣,反倒是往上抬價。”
多九公卻不動聲色的答道“別著急、往下看。”
然后只見賣主苦著臉答道“剛才我厚顏要了一個高價就已經覺得很不好意思了,現在您還說我要的價錢低,這不是要活活的臊死我么。”
兩人又“討價還價”了半天,最后賣主還是不肯加價,隸卒一賭氣索性額付了貨款,卻只拿了一半的貨物就要離去,賣貨的人哪里肯依,只說價多貨少、硬是攔住不放,好在這個時候從路旁走過兩個老翁,好說歹說、做了決定,讓隸卒拿了八成的貨物,這才勉強平息了雙方的爭執。
接下來又看了兩處交易,大體上也是如此,賣東西的說自己的貨色不新鮮、不值多少錢,買東西的卻說用低價買到好東西會良心不安。總之都是一副活生生的“好讓不爭”的畫卷。
看到這里,多九公將唐寧拽到一個僻靜地方,向他問道“唐兄,看了剛才那幾個做生意的,你感覺如何?”
唐寧皺著眉頭答道“場面是挺好的,就跟書上所說的理想國度幾乎一模一樣,但不知道為什么,我怎么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呢。”
“你當然會覺得不對勁了,你問問你舅兄,有這么做生意的么?”多九公提示道。
林之洋不請自答道“當然不可能這么做生意了,否則的話光賠錢不賺錢,誰還做生意?大家都不做生意的話,那就沒必要制作那么多東西了,只要自己夠用就行了唄,那樣的話,咱們不就又退回到之前茹毛飲血的時代了。”
雖然林之洋說的有些含糊,但其中的道理唐寧還是明白的,因為君子國的這種交易方式違背了最基本的經濟原理,在理論上這種市場就不應該存在。
維持商品成本的盈虧平衡線就是賣方的紅線,由于只有賣方才掌握商品的成本信息,所以任何市場交易的成交價都是圍繞著這個盈虧平衡價格來進行波動。正常的交易模式由于賣方的底線是不做虧本生意,所以成交價格總是略高于賣方紅線。而君子國的市場是以賣方不盈利作為交易底線,那么市場成交價必然低于賣方紅線,其結果必然是生產者的獲得少于付出,在這種總量衰減的情況下如果還要維持生產的持續進行,是完不可能的。
想到這里,他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于是向林之洋問道“對了舅兄,既然這君子國中人都是寧可自己吃虧,也要成別人的君子,那你為何不來這里做生意啊?反正他們都不會跟你講價,甚至還會往上抬價,這樣你不就大發橫財了么?”
林之洋冷哼一聲道“哼,你想的倒是挺好,要是真有這種好事,哪用輪得到我,這君子國早就被各國的商人給瓜分干凈了。”
然后又解釋道“這君子國不讓外國商人到集市之上做生意,國內有專門的衙門負責跟外國商人交易,那里面的家伙一個個比我還精,哪里有半分君子氣度?而且這里離咱們天朝這么近,物資并不匱乏,所以我干脆就懶得跟他們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