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賣了,再賣就只能賣祖墳了。
就這樣晏森又把祖墳賣了,先把祖墳上百棵參天大樹盡數砍伐,倒賣給木廠子,而把這塊風水寶地則賣給了內務府的鐘揚家。墓地之中有個乾隆御賜馱龍碑,這是乾隆賜給晏森先人福彭的,做工極為考究,曾被歷代王爺羨慕。可這么一個祖上御賜的東西,晏森也給賣了,買主是少帥張學良。少帥將馱龍碑運往關外,豎立于老爹張作霖墓前。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報紙把這事也登了,一時間少帥成了孝心的典范,晏森則成了敗家子的典范。
可這些錢,沒過一年半載,又沒了。令人納悶的是,這么多錢怎么比流水沒的還快,連晏森自己都說不清楚。如今什么都沒了,再賣什么呢?只有賣苦力了。
等米下鍋的晏森到車行領了件號坎兒(工作服),租了輛車,從此入行當了拉洋車的“板兒爺”。您還別說,晏森的生意還真不錯,別看早先愛花錢,但是做事挺規矩,人斯文、車干凈,又快又穩當,而且體格好,嘴皮子好,一邊拉車一邊跟人講故事,而且還能拽幾句洋文,雇他車的還有不少外國人,這跟“駱駝祥子”們明顯不一樣。
后來有記者瞧稀奇把他給登了報,結果買賣反倒不行了,人們得知他是前朝郡王,自然就退避三舍了,做過他車的人都后悔“王爺拉車,咱也敢坐,這是折壽啊!”
如今拉車不行了,倒是得了個稱號“車王”,只要他一上街,坐他車沒有,追著看的人倒是不少
“瞧!車王來!”
“嘿,瞅瞅人家,龍行虎步!”
“那可不,這王爺就是王爺,倒驢不倒架,就是不一般!”
“”
s后來據說這事兒傳到溥儀耳朵里面,也不知道是可憐他還是覺得這樣給他們愛新覺羅丟人,于是派人將他接到了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