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烈哭笑不得到“葉師傅,還懂電影么?”
葉謹頷首道“略懂。”
能不懂么,總共就那么多功夫電影,倒糞一樣來回的看,配角的臺詞都能背下來了,電影學院的學生都不一定有他看的次數多。
胡烈被葉謹的一句“略懂”弄得直嘬牙花子,心說我是應該覺得您謙虛呢,還是應該覺得您裝逼呢。
十八歲的半大小子,功夫還到了登堂入室的地步,說明沒少苦練,哪兒肯能懂電影。
胡烈撓頭道“葉師傅,不瞞您說,咱們公司經費不是太寬裕,那個……制作成本太大,我們也承擔不起。”
葉謹不是笨人,一聽胡烈說這話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經費有限就是只能拿出小成本,不能胡搞亂搞賠錢。ii
葉謹心說你怕是不知道你葉師傅是個見過大世面的人。
不過空口無憑,葉謹知道起碼得拿出點東西來才能服人,便道“這樣,你給我弄個電腦,我寫點東西,然后你們那個行里人看,覺得行就采納,要是覺得不行這事兒我以后再也不提了。”
胡烈見葉謹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也不好意思再回絕了,只能苦笑道“成,那您寫吧。”
一切商定好了之后,胡烈如約給葉謹送來了一個筆記本電腦,說算是公司福利,以后就給葉謹用了。
雙方交換了聯系方式,二人也就離開了。
葉謹先登錄了微博賬號,發布了一條消息,大致內容就是戰帖依然有效,有人想要挑戰,自己隨時會迎戰。ii
緊接著就鉆進了練功房,端著筆記本,打出了幾個大字——《霍元甲》。
基于霍元甲這位民國時期的大俠,衍生出了很多文學影視作品,葉謹最愛的,則是2006年,李連杰版的霍元甲。
葉謹之所以拿出這部片子,不僅僅是因為它這這位功夫皇帝的作品,而是它表現出來的精神內核——試圖跟世人解釋,武術到底是什么,它存在的意義在哪里。
當年葉謹第一次在央視六套看到霍元甲的時候,才12歲,當時還什么都不懂,只看到了令人眼花繚亂,血脈噴張的打斗。
隨著年齡的漸長,閱歷的豐厚,葉謹在一次次的觀影過程中,也漸漸有了對武術精神的理解。
年輕的霍元甲,把武術當成一種好勇斗狠,揚名立萬的資本。ii
當農勁蓀跟他說“國事為重”的時候,他的回答是“國事?有你們文人去操心。我就是一介武夫,做我的津門第一。”
強大的武力,促使霍元甲的欲望無限膨脹,最后招致了滅門慘禍。
輕生卻未死的霍元甲流落到了平靜的小山村,這個時候的他陷入了無盡的混沌,開始了真正的思考。
在經歷了人生幻滅和重生,再次回到津門的霍元甲已經徹底的頓悟,找到了農勁蓀道歉,得到了農勁蓀的支持,得以站在擂臺上和辱華列強較技。
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找到了一身武藝存在的意義,在列強面前,證明華夏人不是“東亞病夫”,希望用武術來贏得平等和尊重。
當霍元甲最終戰勝了四國高手之后,身中劇毒走向生命的盡頭,彌留之際所說出“自強不息”這四個字,至今仍在葉謹耳畔留有余響。ii
可以說《霍元甲》對葉謹的意義是獨特的,是他真正的啟蒙影片,是他國術夢想的開始。
想到這部電影能夠由他來翻拍,葉謹的心里就有種抑制不住的沖動。
葉謹開始努力的回想著霍元甲的一幕幕,來將其付諸文字,他不懂劇本書寫,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將場景,人物,都死記硬背的方法寫了出來。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當等寫道“自強不息”的時候,葉謹已然淚流滿面。
葉謹靜坐的半晌,平復了一下情緒,又開始深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