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最為世人稱奇的并不是那半部《紅樓夢》,而是獨創了便于掃盲的軍用文字。在他當年抗清的時候,便有計劃的在軍中推廣使用,并且大力推行白話文體,一開始文人們還不太在意,畢竟一群丘八要是也動不動就引經據典之乎者也,可讓他們該怎么辦。時間一長掃盲的效果逐漸顯現,上下級傳達命令,以及士兵作戰士氣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隨著當年這位將軍的地位逐漸上升,短毛軍的戰績越來越輝煌,不少的軍閥都開始效仿,直到最后開始威脅傳統文人的地位,才引起他們的重視。所以說那幫人嘴上說維護明朝正統,拼命貶低當時的大元帥,與其說是忠君思想的體現,還不如說是困獸猶斗的歇斯底里。說來說去,這其實還是文人與武人之間的傳統對抗,想他一個鄉間的前明秀才,如何能熟悉軍字與軍中文體?就算他有機會接觸到類似的公文,那么這種草圖的繪畫結構與傳統國畫相去甚遠,解說的形式也有別于其他古籍,要知道當今圣上的手跡可是絕無外流的可能,因為只有天子的近臣才知道,咱們這位皇上雖說天縱英才,唯獨那書法是爛的一塌糊涂。所以御筆的真跡少之又少,當年未發家時作的半部小說,也是由青樓中的才女代為捉刀。就是現在還有不少騷客想仿效這些風流韻事,吟誦一些作品希望能獲得當紅姑娘的垂青。
那么真相似乎是越來越模糊了,兩個中年人和一個老人在那琢磨了半天,也看不出個所以然。那名武將耐不住這么壓抑的氣氛一拍大腿朝門外喊道“你們仨都給我進來!”
本來應該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仨紈绔此時齊刷刷的站在了房間之中,那為首的色狼十分恭敬的朝武將問道“爹,您們看出什么門道了?”
白胡子老頭搖了搖頭算作是替武將回答了“你們還發現什么特別之處?”
仨人認真的想了想,也是齊齊的搖頭,不過很快那位姓田的書生像是想起了什么“晚輩倒是想起一事,據說這人當初曾困頓街頭,是一位倚紅樓的丫鬟好心收留才茍延至今,他也曾夸下海口要替那位姑娘贖身,顯然是不知道倚紅樓原屬大明的教司坊,里邊的人別說是一個丫鬟,就算迎來送往的龜奴也不能脫籍。我想他是因為著急籌錢,這才制作此物,若是許以厚利說不準就能露出更多的破綻。”
三個長輩同時點點頭,那武將瞥了一眼自己不成器的好色兒子“你瞧瞧人家,同樣是在御教院讀書,怎么你就沒這番計較?”
他的兒子心想“你還隨著陛下征戰天下呢,經常能聆聽圣訓的,怎么也沒見你長進多少?”
心里是這么想,可嘴上絕對不敢說,否則那充滿父愛的巴掌和鞋底就會與自己進行親密的接觸。好在他的朋友宋公子及時進行了解圍。
“爺爺依孫兒看,這件事涉及過廣,不僅是勛戚們擔心皇上的態度,說不定這也牽扯一些天家的秘密,不如我們據實上報,就說在市井之間發現有人剽竊了當年皇上的發明,且看圣上如何處置。”
那白胡子老頭先是點點頭,隨后又搖搖頭“前朝往事歷歷在目,不由得你這些長輩們擔驚受怕,其實我們也是多慮了,若皇上真要鳥盡弓藏也不會行此手段,只需一紙詔書一隊官兵,還怕你不就范?”
一直不怎么說話的中年人長嘆一聲“宋老大人素來備受陛下賞識,曾親口稱贊為海內奇人,您追隨今上比我們都早,亦長感嘆天威難測,咱們這位皇上絕對是亙古第一少有,自從起兵平遼以來把個糜爛至深的朝廷重新匡扶,把那驕狂一時的滿清打得四分五裂,剿滅東林卻不怕天下讀書人的反抗,金殿之上竟然親手擊殺國賊,多少軍政命令都匪夷所思卻又每收奇效,天下之人有誰敢說自己能讀懂皇上的心思?別說我這等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就是劉兄這樣家傳武學的赳赳男兒面君時依然戰戰兢兢。怕也只有前朝的朱洪武才有這等的天威,我們能不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