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院落沒什么區別。
宋懿好像并不在乎旅途的勞累,拉著姜田的手就往里邊走,看門的一見他來了,連忙湊過來問安“小人恭候多時了,您幾位是先歇息一下還是這就去作坊里瞧瞧?”
“行了下去吧,我們這就去作坊。”宋懿連瞧都沒瞧這個人一下,還是亟不可待的拉著姜田走,后邊還跟著劉寶鎧“這本是一處地主家的宅院,前些年兵災不斷整個村子活下的人不多,所以圣上降旨將殘存的百姓遷往別處,這里就算是科學院的地方了。”
姜田心想難怪出城不遠就能找塊地方當工作室,就算是明末的北京城也早已不局限于城墻里的空間了,城外的主干道路周邊也是有不少村落的,這些村子要么是周圍的農民,要么就是來此謀生的人搭建的窩棚,只要是有活干的地方就一定會自發的形成這種聚居區。本來按照明代的規矩這些流民絕對無法形成規模,可到了明末國家的管理能力已經下降到危險的地步,人口的增長則使原有的生產秩序被打破,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這種現象越普遍。但是這里不僅山清水秀離城不遠,而且居民也少的可憐,除了一些在地里耕作的人之外,莊戶里沒有多少頑童與老人,看來科學院在得到這塊地皮之后還是招募了一些佃戶在此勞作,只是這些外來戶還沒形成氣候。
一進到院子里一股熱浪撲面而來,一群光著膀子的工人正在忙碌著,姜田再仔細一打量,這里不僅是各種工匠的組裝車間,好像還有幾個小型的窯爐正在工作,就是不知道他們是在煉鋼還是燒玻璃,反正這里肯定也有一座玻璃窯。
一看這種景象,宋懿不由得有些自豪“宋兄且看,這里還只是科學院下屬的工坊中較小的一個,若是同杭州的總院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嗯……果然是名不虛傳。”姜田一邊客套著一邊想,看這規模至少應該有三進的院子,燒窯的房間應該進行了改建,否則原有的木制結構會被燒塌的,就這種規模絕對超過了世界上許多科學家的工作室,這還算是小的,那杭州的總院該是什么樣子?難怪宋老頭財大氣粗,可以毫不猶豫的開出五百兩的賞格。他隨著宋懿繼續向里邊走去,正好看見一個爐工正在從窯口取出一個大號的坩堝檢查里邊玻璃液的成色。姜田并不懂燒制玻璃所以也沒有在意。
過了一面影壁之后,就看見一群人正在院子當中敲敲打打,從零件的造型看應該就是試制的望遠鏡了,宋院長的親孫子到來,也沒能干擾到這些人工作,宋懿只是隨便的拿起一個木制的外殼,對著設計圖比劃了一下就交給了姜田。
“牧華兄覺得做工如何?”
姜田拿過來看了看,然后又拿起另一個木匠做的殼子對比了一下“手藝是沒問題,可這公差太大了吧?”
“公差”宋懿一時沒明白,只好也拿過來對比一下“你是說他們大小不一嗎?”
“對!如果只是試制這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如果外殼的大小薄厚不一,那鏡片也要單獨磨制,以后批量生產時就必須統一尺寸。”
一直無所事事的色狼一聽也來了精神“對呀,我爹說過南邊造的火槍和北邊造的尺寸差很多,有時候南邊的鉛彈甚至都不能填到北邊的槍膛里,這就是那什么公差不一樣了吧?”
姜田點點頭,這也算是中國古代產品的一大特色,不知道為什么,明明秦代就開始進行了標準化生產,可后世的歷朝歷代反倒是退步了,就算有著詳細的數據標注,可復雜一點的武器零件不通用也是常見的問題,這給通用化生產帶來了相當大的麻煩。
宋懿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然后又搖搖頭“天下之大,匠人的手藝參差不齊,如何能完一致。”
放下這個問題不說,姜田又看見了幾個正在磨制鏡片的工人,他們將鑄造好形狀的玻璃坯子粘在了一塊活動的木板上,然后一個學徒轉動木板讓玻璃飛速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