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田說的是張壽臣先生的名段《巧媒婆》,這個段子短小精悍卻又處處體現出作者在生活上的豐富閱歷,尤其是在段子的結尾,瞎了一只眼的新娘與跛腳的新郎,互相找理由給自己遮丑的狡辯,算是一直鋪墊下來抖開的大包袱。
“……呦!你怎么是瘸子?咱倆相親那你不是這樣呀!”
“是啊,我原先不瘸來著,那天和你見完面之后不是騎著馬嘛,到了胡同口之后一個小孩放爆竹馬受驚了,就給我摔瘸了。你是怎么回事呀!那天可沒見你瞎了一只眼呀!”
“啊?是啊!我……我不是聽說你摔瘸了嗎,我一著急就把眼睛哭瞎一只……”
段子還沒說完,臺下的觀眾就已經樂不可支了,這類題材不僅貼近百姓生活,同時還抨擊了社會上一些并不值得提倡的價值觀,看似閑話般的和觀眾拉家常卻又不聲不響的抖出包袱,可算是北京相聲的代表作。同樣的,這段相聲如果換成是趙直來表演,就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你想一個十二、三歲的半大小子和人聊媒婆的事情,怎么看都覺得別扭。一個段子算是表演完了,觀眾們自然是回味無窮,若是放在以前一定會要求姜田再多表演一些,可是現在他們卻不敢這么說,人家能屈尊降貴的說相聲,那還是沾了徒弟不爭氣的光,誰還能不知好歹。
姜田朝著臺下拱了拱手,算作是鞠躬下臺了,然后朝著一直站在角落里的趙直招了招手。那小子不敢不過去,只好跟著自己師傅出了茶館。表演經驗豐富的柳先生知道此時不能冷場,于是馬上從門簾后邊走了出來準備說書,也算是轉移大家對那對師徒的注意力。
走到了街上,姜府的下人們呼啦啦的都跑回了府里,生怕自家老爺怪罪。姜田也沒管他們,只是盡量和氣的跟趙直說到“你一會還是幫著趙老板打烊,然后明天一早來找我!”
雖然看著自己師傅好像沒有生氣,可他心里不敢這么樂觀,有點忐忑的小聲嘀咕著“先生不會不要我了吧?”
姜田一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今天的事不怨你,是我教的不用心。”
說完姜田就轉身回去了,只剩下傻小子在那發呆,心說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師傅?自己走街串巷的看過不少學徒的血淚史,就算是師傅錯了徒弟們也不敢頂嘴,說不定還要替師傅背黑鍋。可今天就是自己沒演好,先生不僅沒怪罪,還說這是他的錯!
回到府中,一直沒說話的夕蕓迫不及待的問姜田“哥哥,我剛才也聽他說相聲了,和哥哥你說的一個字都不差,為什么就是不好笑呢?”
姜田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她“如果一個大男人,留著青須須的絡腮胡子,然后扭捏的跟你說自己喜歡上了一個男人,你還樂得出來嗎?”
夕蕓在腦海中設想了一下這個情節,然后不由得渾身打了一個冷戰。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大早姜田還沒起床,趙直就已經在門外候著了,深秋的露水將他的衣襟打濕了不少,可是這小子沒敢吱聲,就這么一直等在門外好在自己師傅起床的第一時間就看見自己。還別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姜田一睜眼就知道自己這傻學生等了半天了,看他袖著手哆哆嗦嗦的坐在房檐下打盹,搞得姜田都不知道該怎么和他打招呼。姜田對這種舊社會的師徒關系還真有點感慨,放在后世這就是板上釘釘的虐待學生,可在這個時代則是所有學子都要遵守的行為準則,要不然也不會有程門立雪的典故。問題是這么做讓姜田有點于心不忍,你說一個還是小學生年齡的孩子,為了三餐溫飽、為了學藝、為了將來能自食其力,這么早就得開始伺候師傅,若是稍有不對的地方打罵是常有的事,各種體罰方式絕對能超乎現代人的想象。有時候還真是覺得中華民族能延續幾千年,和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與嚴酷的叢林法則社會的淘汰機制分不開關系。
吃早餐的時候,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