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那種靜悄悄的樣子不同,這回算是風風光光的鳴鑼傘蓋享受外賓標準。和他前后腳的保科正利就沒有這個待遇,但是冀王也用私人名義回贈了一些禮物,算是給他們一點顏面。在中原除了宋朝之外,其余朝代其實是不承認日本天皇這個稱呼的,平時都用倭王或是日本國王之類的詞匯代替,中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將對方收過來當小弟,所以必須比照平級的標準,由一個親王出面饋贈對方大將軍禮物,這也算是姜田前一段時間強調的外交對等。若是朝鮮國王來了,他最多也就是和冀王平起平坐,見了皇帝都要稱臣。
也許是任務完成的太順利了,或是對方根本沒在意。姜田設計錢幣的時候除了留下“中華制造”的小字之外,同時還沒有在任何地方寫上天皇的名字,干脆就找不著皇家的印記,除了一個菊花紋飾造型的十文大錢之外,半兩與一兩的銀元干脆就是采用中華的天干地支來表示年份。反正小日本也用著同樣一套歷法,對方倒是沒在意。而且因為長時間以來天皇就是個擺設,可能這種做法反倒能降低幕府的警惕性。但是姜田這么做是大有深意的,首先就是弱化了日本的本國特色,部采用中文做銘文也使得兩國錢幣的界限很模糊,再加上采用了統一的原料與加工工藝,實在很難說他們的支付能力有什么區別。事實上后來這兩種錢幣的確曾通用過相當長的時間,直到紙幣代替金屬貨幣成為主流為止,為此日本甚至還曾經計劃完用中國貨幣結算。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才最終沒有施行。
姜田回家的路上也沒有坐車,而是溜溜達達的慢慢朝回走,一邊走還一邊思考著怎么將那些留學生改造成堅定的中華信徒,除了要讓他們感覺到日本同中原的巨大差距之外,最好還要讓他們娶上一個中國老婆,反正能來中國的都不是等閑之輩,應該不是貴族就是官員的子女,嫁過去也不算是太受苦。等通婚幾十年之后讓日本華族自己都搞不清楚血統上怎么算,看他還能不能翻天。就是那些用來通婚的女子必須精挑細選,最好身高控制在一米六以下,以免基因改良造成日本人身高大幅增長。姜田的想法有多齷齪先不去管,他的這個擔憂倒是不無道理的,后來就造成了日本貴族的身高普遍高于國民,那種天生的優越感也越來越強,曾經在兩百年后引發了一場相當激烈的農民起義,就算最后還是被鎮壓,但是貴族勢力也遭到了巨大的打擊,加上許多在華的日本族裔紛紛支持國內革命,最終還是導致了封建制度的消亡,變成了一個徹底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也是在那一刻起日本才能算是進入現代國家的行列。
正在走著的時候,偶然間聽到一陣音樂,這樂聲還讓他感覺相當熟悉,因為這就是他抄襲的那些后世音樂,再抬頭一瞧,還有兩條胡同就快到家了,周圍都是有些風月場所,那這音樂自然是有人在練習了,駐足聆聽了一會,雖然技法上已經很嫻熟了,但是對音樂的意境理解的還不夠透徹,屬于那種機械性的重復。這時他又想起了當初收趙直為徒時的那些往事,其實也才過了小半年,但是至少這小子已經能靠自己的勞動養活母親了。除了給趙老板干活掙點小錢之外,說相聲的時候也能拿到些打賞,再加上在自己這個師傅家吃飯,花錢的地方實在不多,也許過上幾年這個當師傅的也要考慮給這小子尋一門親事,畢竟這個時代要是二十歲還沒結婚就屬于大齡青年了。
想到這個問題,姜田又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按說現在已經是位極人臣,上門求親者也應該絡繹不絕,但是到現在的確沒人跟自己說過這個問題,他不是不想直接收了那些倚紅樓的姑娘,只是按照這個時代的情況,就算朝廷不管他在鄉下的老爹也不會容忍自己兒子找個窯姐當誥命。至于皇上那只能算是例外,由于常年征戰陛下子嗣匱乏,只有一個太子還是當今國母生的,這母憑子貴加上那個皇帝不在乎,才能讓一個青樓女子成為皇后,但是到了他兒子那里,要是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