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田迄今制造過的機器中算是最便宜的,因為結構簡單外加原材料普通,除了合金鋼的模具之外就沒有貴的東西,當然前提是你要有厚度均勻的銀板,否則沖壓下來的東西要么缺斤短兩字跡模糊,要么就會因為厚度太大人力壓不下去。那幾個只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人自然沒了話說,他們沒想到姜田悶在作坊里就是為了造出這種東西,一個時辰要是能制作三百個銀元,那用不了幾個月就能將銀元裝滿國庫。
曹陌似乎還會想抵抗一下“你這銀幣雖說精美,可也用不著連邊緣都有這么多花紋吧?再說最重的銀幣只有一兩……也就是五十克。若是今后天下都用這種錢交稅,那這存放似乎也不太容易吧?”
姜田心想嫌占地方?以前用元寶的時候也沒見你嫌那玩意造型太另類“此事好辦,用厚紙每五十枚卷成一卷,放在箱子里絕對比元寶占地小。再說此銀元就是因為這些花紋才值錢的,尚書大人想必不希望收上來的錢都縮水的小了一圈吧?有了這些花紋在,只要收錢的時候看一眼就能避免鑿邊盜銀的情況,就算要收下那種錢,也是按價折算,這反倒是比過去的碎銀子和元寶要準確的多。”
這伙人這才明白人家是有備而來,自己能想到的問題人家都已經有了解決辦法,再說這錢看著的確是漂亮,加工還不費事,還有什么理由阻止新錢流通?就只因為里邊的銀含量太高?別忘了自己以前買東西的時候,若是被人找零給了幾塊碎銀子,那可是嘀咕著不知道成色幾何啊!
一直在打盹的張韜突然發話了“既然諸位對新幣沒有問題了,那朕就下旨加緊制造此物,力爭三年內在國普及。”
感情這皇帝一直在假打盹,他們也的確是沒有反對的理由了,所以這條通過了。可是此時誰也沒想到,正因為這些銀幣的質量太好,所以各國的商人在換掉手中的西班牙、荷蘭等國的銀元之后,并不會急于將手中的中華銀元花掉,他們要么是留待下次交易的時候使用,要么就是拿回歐洲當寶貝似的存起來,所以中國的銀幣發行量一直都很大,可國內的缺口就是不能堵上,最后反倒促成了中華貨幣變成了球結算貨幣。那些西班牙從美洲運來的白銀干脆也不鑄造成銀幣了,而是直接將銀錠拉過來換中華銀幣。
見貨幣樣本通過了審查,姜田疲憊的翻開幾個記事本“我們現在討論一下關于銀本位貨幣體制向銀幣本位改革的基本問題……”
又是一大串的新名詞,什么叫銀本位,說白了就是國家財政以及各項收支都按照銀兩的價格計算,而銀幣本位顧名思義就是將原本統計單位中的兩換成了元,這看似好像沒有什么區別,卻是金融體系建立的關鍵一步。
“眾所周知,自打前明正德年間開海禁通商,這佛郎機人仗著南美的銀礦是大量的向咱們這運,換走了無數的瓷器和絲綢等物,所以國內銀價節節走低,但是鑄造成銀幣之后,由于衡量其價值的不僅是含銀量,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咱們完可以用一萬兩純銀造出一萬枚以上的一兩銀元,而不用擔心白銀波動造成的貨幣不穩……”
姜田又侃侃而談的從貨幣儲備說到通貨膨脹,或者暫時發生不了的通貨緊縮,還有就是為了紙幣成為主流而進行過渡,但是說別的其他官員也許只能是聽眾,但說到紙幣則是一個個深惡痛絕,大明的寶鈔歷歷在目,那種紙貨幣就是個笑話!于是姜田又得耐著性子跟他們說說貨幣超發的問題,等這些都說完,一上午的時間也就結束了,別說是那些老頭神態復雜,就是張韜都沒想到有這么多的彎彎繞。
“其實也沒什么,后世那些理財宣傳中很多都有金融類知識的內容,若是想讓自己的存款跑贏物價上漲,不少人都要剜空心思想著如何投資,所以知道點這種知識并不能讓人驚奇。”被迫留下了吃工作午餐的姜田和張韜仔細的說明“大明寶鈔的失敗就是朱元璋過量超發造成的,并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