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老路。所以他想著要將社會體系徹底的從官本位過渡到民本位,但是現實中的改革肯定不能那么激進,并且在一開始就要將管理基層的人套在法律的框架之內,這種幾乎和整個國家作對的改革注定了要艱苦異常。
“晉朝因為施行九品中正制,維護了統治階級的利益,卻遏制了民間的呼聲,所以它不僅很快的四分五裂了,也沒能做到承上啟下的功能。而隋朝開創了科舉制度,讓普通百姓有機會參政議政,打破了世襲貴族對國家的控制,才有了后來大唐的繁榮。等到明朝獨尊理學,將科舉限制成八股文的作文考試,這等于是變相的回到了九品中正制那種死板的社會制度,嚴重阻礙了社會的變革與發展,同時誕生了一批披著儒家外衣的特權貴族,并最終導致了國力的迅速衰落……”姜田讀著邸報上的那篇社論,幾乎句句都是誅心之言,雖然用的是白話文體,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某個軍隊培養出來的編輯所寫,但是文中的意思簡單明了,誰要是想阻擋改革,那就和歷史上那些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一樣,終將成為被唾棄的對象。并且現在被文人們所抨擊的科舉改良,只是恢復唐宋舊制而已,誰要是不和前明劃清界限,今后就甭想再出仕為官。
看著姜田深思的表情,即便是沒心沒肺的色狼都不敢大聲說話,這看似平靜的北京城里其實早就暗流涌動,如果不是懾于皇帝手中的軍隊,恐怕各種反對派早就將紫禁城淹沒了,但這并不是最主要的,自從東林黨被反復打擊之后,民間就再也沒有一個能統一思想的黨派。反倒是因為這次的科舉改革與稅務改革,讓原本松散的民間勢力得以整合,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做著最后的抵抗,此刻就是一種微妙的平衡點,皇帝和這些土皇帝們都在準備著自己的撒手锏,好隨時給對方以知名的一擊。而他姜田可不太可能繼續置身事外,必然會被卷入到這場關乎國運的政治斗爭當中去。但是姜田不想參與,因為他知道一個封建主義的帝國,如果不能發展成為帝國主義,那么一切都是白搭,而只有在帝國主義的基礎上才有資本主義生存的空間,而如果不能讓資本主義膨脹到自己的極限,就不會催生出社會主義,這條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是跳不過去的!張韜想玩跨越式發展,他姜田卻沒辦法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