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好儀容的姜田只能耐著性子解釋“這些都是在下的學生。”
藤原早就聽說了姜田在開私塾,只是沒想到規模會有這么大,并且看這些人的穿著大多數非富即貴,自以為了解理學或者說了解中原文化的他,馬上就聯想到了這是在建立師承關系,尤其是這里邊還有人騎馬而來,看那馬匹的樣子高大威武,比矮小的日本馬不知要強上多少。
“姜大人,兩國現在也已經交換過了國書,那么不知曾經答應過在下的那些教師是否可以啟程了?”
姜田心想你怎么比我還著急?現在因為新政的確有些不知道死字怎么寫的家伙在上下鬧騰,可是如果朝廷強行的將他們發配日本,估計這名聲可就不好聽了。姜田原本是打算雇傭幾個槍手,打著復興名教的旗號去日本轉一圈,然后回來大肆宣揚那里民風淳樸服務周到并且心向理學。鼓動一些不得志的家伙去碰碰運氣,現在看來這日本人的好學精神比自己想的還要強烈。
“教師的事情好說,我自有安排,倒是藤原大人清早來訪,定不會是為了朝我要人吧?”
藤原抿著嘴微微一笑“想必姜大人也發覺了,有些事情不能和我的隨從們說明,我國天皇陛下已經著下官前來商討鑄幣的事宜,這兩成的火耗自然是可以的,就是不知道多長時間能鑄造出來。”
姜田也笑了“只要你們的銀子運過來,我可以優先給您們先鑄造。”
其實明末的中國并不缺白銀,歐洲的貴金屬大量流往亞洲,保守估計此時的民間儲藏的白銀以萬噸計,這除了導致通貨膨脹之外,銀子卻一點都沒有流通起來。明朝就是坐在銀山上卻被餓死了。張韜的貨幣改革就隱含著促進民間存銀向國庫集中的意思,用精美的貨幣換取民間的白銀儲備,最終為發行信用體系下的貨幣做好準備,而姜田這么大費周章的套取日本白銀,也是出于金融控制的目的,一國的貨幣若是都需要別國制造,那么其危險度不言而喻,現在只是制作銀幣,日本人還無法發現其中的貓膩,等中國的信用貨幣也就是紙幣出現之后,跟中國經貿往來頻繁的日本必然也會采取相應的變革,到時候一個沒有多少儲備的紙幣還不如白紙值錢,而日本人為了使用方便就會直接使用中國紙幣,那么接下來就不用多說了!
聽到姜田的保證藤原很滿意,畢竟天皇要擺脫財政危機,就要靠中原給他輸血“我相信大人的承諾,只是這銀礦大多在德川家的手中,有些事情還要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