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問題,不過要是能兼顧兩方面就好了。可是看姜田的意思好像真有個兩其美的辦法。
于是本來有點輸急眼的姜田,便冠冕堂皇的開始對這些研究員進行補課,從而躲開了即將輸光家當的悲催現實。雖然有不少迷上了這個紙牌游戲的官兵,都認為姜田這是借機脫身,可是畢竟人家的官位在那擺著,別說是金蟬脫殼了,哪怕就是賴賬又能怎么樣?好在這個一品的大官并沒有賴賬,其實因為賭本很小,所以姜田也沒輸多少錢,劉寶鎧也曾打算背地里替他還賬,可姜田一直以來自控力還算不錯,沒有將賭資擴大到自己的俸祿之外,好在他也不是靠俸祿活著,所以就算輸光了也沒關系。
至于鄭鴻銘現在可沒有這么多想法,他已經被姜田充滿智慧的創造力折服的五體投地,嚴格的說戰艦的設計還是由姜田領銜,并且為了安置大量的舷側火炮,不得不采用了歐洲常見的船舷內傾方案,由于拉長了艦身,所以雖然還是三層火炮甲板,可為了降低重心,每層甲板上的火炮數量是不一樣的,總的來說就是下邊得多,而上邊的少,同時為了克服內傾設計造成的抗橫搖能力減弱,且重心過高的問題,姜田第一次在這個時空中提出了減搖鰭的構想,只是因為設計過于復雜才放棄,然后轉而向舭龍骨轉化,通過試驗表明,這種在船體外側深處延伸出來的一小塊連續的壁板,不僅結構簡單同時還起到穩定船身與增加耐波性,也增大了船只的縱向強度。這對于提高火炮射擊精度也有著重要的意義,這種后世大型戰艦常見的設計在這個時代堪稱是劃時代的革命,只是伸出船體一條木板增加了阻力,同時也影響了船只的操作靈活性,但是對于巨大的戰列艦來說,這都不是問題。革命性的設計還不止于此,例如關鍵位置的鋼鐵裝甲,用稍短的木材拼接龍骨、桅桿,設置雙船舵增加機動性,利用滑輪組的改良型帆具,設置在船首與船尾有九十度射角的旋轉炮位等,總之這艘船如果能造出來,在五十年之內都能算得上是世界最強的戰列艦。
就在大家還沉浸在這種充滿未來感的戰艦設計當中時,一份快馬從京城飛奔而來,姜田看見來傳旨的人不是太監而是禁軍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暫時還回不了京城。打開圣旨一看果然如此,皇帝除了表揚與肯定姜田這倆月對中國船舶設計的貢獻之外,剩下的就是讓他在幾天內趕到山海關的軍港,說是有重要貨物需要交接,同時還有一連禁軍騎兵已經上路,屆時將充當他的護衛連同貨物押解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