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來一個師都嫌少!
“大人!”還是那個打頭的官員搶先說道“圣旨上說的是加派一個連的禁衛軍騎兵,其實腳夫與步卒加起來雖沒有一個師,也有一個團了!”
姜田點點頭,這才是自己前輩的作風,這些東西若是落在文盲手中簡直一文不值,就是用來擦屁股都嫌紙脆。可是在一個文人眼中,它們的價值無論如何都無法估量,若不是有個日本這種中原文化的保險箱,許多東西都將成為歷史學家的一種猜測,就是放在自己那一世,滿清大搞之后,《天工開物》不也是從日本搜著的!
“看來日本人是下了血本了!”姜田有點自言自語的念叨著“這些東西重新裝好之后,加派人手看護,除此之外也要緊盯防火、受潮、鼠咬等情況,若是出了紕漏不僅是無法和陛下交代,我們也會成為國家、民族的罪人被后世永遠唾罵!”
明代的文人有個習慣,一般來說他們都是輕生死而重名節的,除了明末那些漢奸之外,平時的官員最看重名聲的好壞,若是直言敢諫、不畏權貴之類的人物,還要時不時的參皇上一本來刷聲望,就連挨皇帝的打都成了名譽的代名詞。所以你要是說對不起皇帝,估計這些人也不會太在意,但是若說自己失職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就能讓這些家伙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
色狼是不知道這些東西有多重要,但是中國人本身的傳統習慣就是愛惜字紙,看這焦黃酥脆的樣子,想來也是十分重要的東西。再看姜田與一眾官員那凝重的表情,所以他忍著沒敢動手去翻書,就怕不小心弄壞一本,自己有幾條命也賠不起啊!好在他還知道有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趕緊將東西裝好,然后派人看管,估計這一路是別想悠閑的走回去了,除非回到北京城并且和專職接收的人辦好手續,否則不僅提心吊膽吃不好睡不香,如果真的出了點什么狀況,他可就是萬死不辭了!
姜田在一開始的激動過后,逐漸變得冷靜了起來,從這些書的外觀看應該不是出自一個收藏家之手,而且也未必是日本皇室所藏,否則某些書籍不會一副破敗的樣子。這些藏書要么是各大名的私藏,要么有些就根本是當年倭寇的賊贓。他們現在竟然將這些東西拿出來換取一些物資,可見在他們心中整軍備戰才是最主要的,日本島內的氣氛難道已經緊張成這個樣子了?這對于剛剛展開的中日貿易來說并不是件好事,雖說戰爭開始后能夠靠軍火賺取好處,可那也要等民間日用品市場逐漸飽和才行呀,現在若是就開始軍火貿易,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扼殺一個還不錯的消費市場。再說難道這些外樣大名真的窮到這種地步,要靠這些東西來換軍火?
現實和姜田猜測的也差不多,自從德川家炫耀般的展示了從中國進口的鋼鐵以及其他物資之后,許多有二心的大名都在想方設法的弄到更多東西,以前日本列島就那么大,出產就那么一點,其他的大名沒有德川家的實力,只能跟在后邊揀點殘羹剩飯,就這樣人家一不高興說翻臉還就翻臉。現在對華貿易的大門敞開了,雖然幕府還是占有最大的好處,但是鋼鐵一旦可以源源不斷的輸入日本,原先那些忍氣吞聲的家伙們自然就活泛起心眼來了。且不說什么沒譜的倒幕運動,畢竟日本的戰國時代剛結束,人心思定沒有大規模暴亂的可能性,但是至少也要擁有讓德川家不敢隨便棄藩的軍事實力,于是整個日本的土豪們都開始瘋狂的進口金屬以及各種戰備物資。
但是無論他們購買多少軍火,只要不爆發戰爭就總有個飽和的那一天,到時候中國靠什么繼續搜刮日本的白銀和銅?僅僅靠著日用品來制成出口市場,日本也沒有這個購買力啊!看來要么挑撥他們打起來,要么就得找個替代產品來維持貿易。可想來想去,姜田都沒想到有什么能代替軍火成為出口支柱的東西,難道真的要靠加工銀幣賺取差價嗎?雖然那樣獲利也很高,可對于經濟的平衡來說卻并不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