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柄鐵鍬,看那樣子用來砍人的次數似乎比挖土要多不少。
“這的確是他們的肉搏武器!”在軍事上最有發言權的劉寶鎧開口了“因為這也是當年冀王的隊伍,所以您看京營的騎兵并沒有瞧不起對方的樣子,甚至說如果一百騎兵在曠野遇上了一百名步兵,他們鹿死誰手還真的很難說。而這鏟子不僅可以用來挖掘壕坑,肉搏起來也是不輸砍刀的得力家伙!”
關于這一點姜田倒是聽說過,在二戰的戰場上經常出現掄起鏟子砍人的案例,論殺傷力似乎還在刺刀之上,看來張韜算是將這一光榮傳統給發揚光大了。不過劉寶鎧馬上又感嘆起來“不愧是百戰之兵,自打我們離開營盤之后,偵騎四出,騎兵護在中軍左右,而步卒則進退得當,始終不讓中軍露出破綻,就算率領我家一支騎兵闖陣恐怕都無法穿透隊列,難怪當年韃子飲恨北逃!”
被他這么已提醒,姜田才觀察起行軍的陣型,乍一看上去似乎很平常,可是聽了解說之后才發現,別看只是簡簡單單的三列行軍縱隊,可是自己剛好被夾在隊伍的中間,如果這時候從路邊竄出敵人發動襲擊,那么看似很松散的隊伍能很快的在來襲方向組成防線,如果對方有騎兵,那么中軍的這些禁衛軍無論是在攔截還是追擊上倒也都能快速反應。除非對方用大炮轟擊,否則當真是進可攻退可守。難怪張韜興師動眾的派來一個騎兵連呢,原來還有這種門道。
感覺長了見識的姜田由衷的感嘆一句“嗯……不愧是精兵強將!”
這句話讓旁邊的劉寶鎧撇了撇嘴“我們劉家的騎兵也是威震敵膽的,只是非冀王一脈罷了!”
“若真是冀王的爪牙,那你們也就得不著世襲罔替的公爵了!”姜田心中駁斥著色狼的謬論,可是也明白這劉寶鎧有自傲的本錢。
他劉家算起來也是兩朝的元老了,當年朱棣起兵就跟著一起造反,現在又跟著張韜打天下,回回騎兵的威名早已傳遍大江南北,只是他們這一支隊伍人數少,兵種又特殊,無論是在中原還是其他的地區,都不可能威脅到中央的安,所以張韜才能放心大膽的留下劉均定當個侍衛,這也算是變相的籠絡人心,關鍵時刻還能調動西北的騎兵。若是某個掌握著幾萬精銳步兵的將領說是要伴駕,估計馬上就能讓人聯想到意圖不軌的情節上去。不過讓姜田感到奇怪的是,從秦皇島至北京一線,基本上都是在平原上行軍,同時這里的治安情況也相當不錯,不僅沒有大股的土匪,就是普通的雞鳴狗盜之徒也不敢打欽差儀仗的主意,那么張韜為什么要派出這么拉風的陣仗呢?
帶著這么個疑問,四百公里的路的竟然走了七天才看見北京的城墻,被緩慢的速度折騰的有點筋疲力盡的姜田,只能強打著精神挺胸抬頭的走進北京城,一路上關于這么強大的衛隊究竟在保護什么的謠傳很多,有說是從關外運來的寶貝,有的說箱子里都是姜田煉化的神器!更有人說這是某個和親的蒙古公主的嫁妝,但是這公主究竟嫁給誰就不知道了。反正就是沒人相信這些人是用來保護姜田的,再說就算是張韜當眾宣布這里邊是古籍字畫,也沒人會相信為了一堆破紙就如此大動干戈。所以這隊人馬一到京城,就引發了無數好奇的目光,關鍵是銷聲匿跡倆多月的姜田竟然這么拉風的進城,就好像某個凱旋歸來的將軍一樣,能不讓本就敏感的人們浮想聯翩嗎?
不過嘛,反正這戲也演到了最后的關頭,怎么說也要演一個圓滿大結局,所以在承天門外皇帝陛下親自迎接,姜田則拜倒復命,并且檢驗了箱子上的封條,一一打開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詳細介紹了此次運來的書畫目錄,并且挑出一兩件珍品進行展示。武將們對此毫不在意,跟著皇帝出來完就是湊數的,但是那些文官們可就不一樣了,一開始還有人對姜田回京的規格頗有微詞,但是當看見那一本本只曾聽說,未曾得見的孤本、善本,他們那點小心眼馬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