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發火,發火率高于現在的燧發槍,但還是低于火繩槍,同時因為沒法變化,所以發煙率和裝藥量都下不來。”
張韜點了點頭,身為一名前軍人,他對于槍械可算是了如指掌,眼前這把槍論工藝與性能甚至無法和二戰的老古董相比,可就是這么一把槍,在這個時代卻不能大規模量產“其實這槍與諸位愛卿胯下的馬匹一樣,都不是短時間能大量獲取的,看來這北伐還不到時候啊……”
姜田聽出了他的無奈,不過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就算自己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提升工業實力,也只是為士兵了武器而已。但是對付北邊的游牧民族,甚至是不久的將來對付哥薩克騎兵,單靠一把好槍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部隊機動力的關鍵在于牲畜的擁有量,無論是追擊還是運輸,馬匹都不可或缺,就說自己騎的這匹馬,明顯不同于尋常的蒙古馬,不僅身量高大,而且即使聽見了火槍在耳邊炸響,它們都沒有顯出任何驚慌的樣子。可見這都是受過精心訓練的寶馬良駒。
冀王從皇帝手中接過了新槍,愛不釋手的把玩了一番,然后學著別人的樣子也將子彈上膛,不過因為他們一直沒有移動,所以周邊的動物早就被嚇跑了,他就只是瞄準著二百多米外的一株樹木扣動了扳機,視力好的人其實已經看見了樹皮炸裂的碎屑,也就是說這槍的確有著超乎尋常的射程。可是又一想到它的造價,張乾就只能搖搖頭“不知姜卿可否造些便宜的,哪怕只是能擊中這二百米外的大樹也好?”
降低性能來壓縮成本,這在后世武器采購也算是很常見的,更何況是中華朝這種擁兵百萬的大訂單,若是真能替部隊換裝,那科學院能瞬間扭虧為盈擺脫靠行政補貼來運作的尷尬境地。所以姜田早就想到了這種情況,他斷定性能優異的彈倉式栓動步槍不可能大規模列裝,真要是給部的士兵換用這種槍,那么國家財政也能瞬間破產。之所以還造出這種超越了時代的東西,其實是他要展示給眾人的一張名片,好讓那些沒事喜歡找茬的文官們知道自己的能耐。
伺候在旁的劉寶鎧一聽冀王發問,他就不等姜田示意馬上又從槍套中抽出了另一只槍,眾人一看就發現這把槍比前一支要笨重許多,尤其是機匣部位明顯的厚重了一些,姜田接過槍再次介紹到“翻轉彈倉式單發步槍!使用特制的紙殼定裝彈藥,射程與威力不在彈倉步槍之下,射速偏慢且彈倉連續射擊二十次后需要更換。”
這把槍的結構就簡單多了,槍只用到一根螺旋彈簧,射擊的時候還是靠拉機柄打開機匣,然后類似加厚大彈殼一樣的彈倉自動翻轉出來,射手需要將特制的底火和一種定裝的紙殼子彈分別放在這個大彈殼里,接著要推彈上膛,然后剩下的事情就是瞄準擊發。這套流程比剛才要費事不少,可是和現有的火槍相比也算是簡化了許多,尤其是定裝子彈與底火的出現,使得射擊動作更加規范也能保證射手的威力一致,每次上膛也不用將槍口調轉回來重新裝填,如果沒有一開始那支槍,眾人都會認為這就已經是顛覆傳統火器使用規范的武器了。
這次張韜沒再試驗新武器,可能他覺得那個翻轉式彈倉不太保險,所以就找了幾個侍衛用原先的火槍和這槍做對比,一番射擊下來,新槍平均開火三次,舊槍才能射擊一次,而且無論威力還是射程都無法和新槍相比。
“后膛還是有些氣密不足,不過已經算是不錯了。”張韜還是習慣性的點評了一下“說說吧,這槍賣多少錢啊?”
姜田微微一笑“因為彈簧用的少,而且很多部件都是消耗品,若是能大量裝備,則能控制在七百兩銀子一把!”
周圍的人聽了還是不自覺的搖了搖頭,遠的不說,單單是京營的禁軍與常備軍就有十幾萬人,若是部更換此槍,那就是一萬萬兩白銀!折合成國家財政收入需要五年才能堵上這個窟窿!
這回姜田也不等別人壓價